>>> 2002年第4期
战胜胃癌 出露曙光
作者:杨秉辉
胃癌的病因尚未最终阐明,不过目前认为与亚硝胺类致癌物质的作用有关。亚硝胺可由亚硝酸盐与仲胺在人体内合成。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不新鲜的蔬菜,仲胺则是蛋白质分解的产物。盐能损伤胃的保护层,可使致癌物质直接侵入胃而引发胃癌。盐消耗量高的地区胃癌发病率确实亦高。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密切,不过目前尚未有结论。
胃癌的早期症状很不明显,至多是上腹部不适而已。稍晚,病人会感食欲不振,继而有消瘦、乏力等表现。大便隐血试验常持续阳性,表示病人往往有少量消化道出血。稍后,病人常有贫血的表现。再后则可有黑粪、呕血等明显的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晚期胃癌可有幽门梗阻、肝转移、肺转移,在女性还可转移到卵巢。
胃癌的诊断以往主要靠胃部的X线钡餐造影检查,自纤维胃镜广泛应用以来,胃癌的诊断水平大幅度地提高,甚至直径在3毫米以下的微小胃癌亦能被发现。而且在胃镜直视之下取病理组织检查,诊断准确可靠。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正常值在5微克/升以下,如明显增高,对胃癌的诊断有提示的作用。
胃癌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作手术切除。即使是晚期胃癌,如有幽门梗阻,亦可考虑作胃空肠吻合术,即绕过胃癌重新建立胃肠通道,以使病人能够进食。胃癌对放射线不敏感,故胃癌一般不作放射治疗。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化学抗癌药对胃癌有一定疗效,中药治疗亦可考虑用于年迈体弱的病人。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症、经久不愈的溃疡患者及曾作胃大部切除术者,皆属胃癌的高发人群,特别是胃镜下所取胃病理切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更属癌前病变,尤应定期作防癌检查。检查的项目可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癌胚抗原等。但最好是作纤维胃镜检查。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的微小胃癌,手术摘除后5年生存率达95%,其中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手术后5年生存率几乎达100%。
预防胃癌需从改进生活方式入手。饮食方面应多进食蛋白质食品,新鲜蔬菜与水果。不吃不新鲜的蔬菜,尽量少吃腌制的食品。提倡吃得淡些,避免高盐的食物。戒烟,少饮酒。注意口腔卫生。若非十分必要,尽量减少作胃大部切除手术。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胃癌的预防。对于与胃癌相关的胃部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宜积极治疗。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自应治愈,可使胃炎、胃溃疡复发率降低,相信对预防胃癌有好处。
日本过去胃癌发病率甚高,甚至有"胃癌王国"之称,但近年已显著下降。曾有人著文称,日本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与冰箱销售量的上升相关,即冰箱卖得越多、胃癌发病率越低。冰箱与胃癌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冰箱的普及却反映了食品保鲜技术的进步,亚硝酸盐及仲胺的摄入减少,恐怕是胃癌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结构亦有改善,蛋白质食品增加、不新鲜的蔬菜摄入减少,胃癌的发病率亦开始有下降的趋势。例如,上海市1972年男性胃癌发病率为64/10万、女性24.6/10万,1990年则已降至男性49.8/10万、女性22.5/10万。胃癌发病率的下降,显现了人类战胜胃癌的曙光。
(作者每周四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