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4期

小儿常用退热药的选择

作者:张亚明

  发热是小儿患病时常见的一种表现,多数是由伤风感冒引起。发热也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能给微生物的生长造成不利条件。但发热特别是高热对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可产生头痛、肌肉疼痛、厌食及全身不适,小儿高热时还容易发生抽风,故必须及时而适当地应用退热药物。
  一般来讲,当小儿体温超过39℃(腋下温度超过38.5℃)时,即可使用退热药;对有高热抽风史的小儿可根据每次发作时的体温情况,适当提前服用。对4个月以下的婴儿,只需多喂水,解松包被或适当减少衣服散热即可,不宜使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介绍如下: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头痛、肌肉痛等。
  用法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婴儿和儿童可选用巴米尔,将药片放入温(或冷)开水中溶解后服用。
  注意:此药在退热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一般在服药后30分钟开始发生退热作用,持续2个多小时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如服药1小时后体温仍不下降或有升高趋势,可改用其他退热药,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少数特异质病人可出现变态反应,以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最常见,故哮喘患儿应禁用。阿司匹林在小儿退热中已经不是首选,尤其是病毒感染时应用阿司匹林有可能诱发特殊疾病(Reye综合征),愈后差。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适用于因感冒、流感、水痘、其他病毒感染及预防免疫注射所引起的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对头痛、牙痛、关节痛亦有效。
  用法为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可选用儿童百服咛口服液、泰诺林、安贝特等。
  此药在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偶见过敏反应,退热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比阿司匹林安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的首选药。
  布洛芬
  适用于感冒、急性咽喉炎等引起的发热,轻、中度疼痛。
  用法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可选用托恩口服混悬液,适合于3~12岁小儿使用,滴剂适合于6个月~3岁小儿使用;或美林混悬滴剂和混悬液。
  注意:此药具有消炎、镇痛、退热作用,优点是对血象、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很少有胃肠道反应。服药后15分钟开始降温,持续6~8小时。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病人使用时,也有可能诱发哮喘。阿司匹林可使布洛芬血药浓度明显降低,二者不应合用。
  20%安乃近滴鼻液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用法:6~12个月婴儿每次每侧鼻孔各滴1~2滴,1~2岁小儿每次每侧鼻孔各滴3滴。或每次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必要时可重复用1次。
  此药作用较快,退热效果较好,给药简便,无胃肠道反应,但维持时间短,可与阿司匹林在4小时内交替使用,即服用阿司匹林1小时后体温仍持续不退者,可用此药辅助治疗,同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如用药过量,可因出汗过多,体温下降过快,有引起虚脱的可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切不可过量。每支用过1次的剩余药液在常温下可存放1天,在冰箱内可存放2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退热药物有发汗作用,过量有可能因出汗过多而造成脱水,除布洛芬外还会引起血中白细胞减少,故不应滥用,也不宜见热就退,更不能为了追求快速退热的目的而超剂量使用。需要时可临时使用一次,体温较高者剂量宜偏小,如体温不退或复升,可间隔4小时以上重复使用,禁忌在短时间内同时服用性质相同的退热,服药后应让小儿多饮水,夏季可让小儿多吃些西瓜以利排汗退热,如果保证不了足够的水分摄入,药物的作用就可能发挥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