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4期

不要滥用滴鼻剂

作者:高春东




  
  药物性鼻炎是用药不当而引起的鼻炎。病人的鼻黏膜,尤其是鼻甲部位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相应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能引起药物性鼻炎的药物有麻黄素、滴鼻净等滴鼻剂,它们都有较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用药后能使鼻黏膜下的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收缩,从而缩小鼻甲,起到改善通气等作用。但是如果用药过量,血管收缩过度,持续时间过久,就会产生明显的血管继发性扩张,出现所谓“反跳性充血”,使鼻甲更为肿胀,鼻子通气也就更差。时间一长,血管对药物的敏感性就逐步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和对药物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长期不恰当使用滴鼻剂,还可能继发肥厚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
  为了预防药物性鼻炎,首先应掌握好用药指征,不要滥用血管收缩剂。鼻子不通气,先得查找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为像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堵塞、增殖体肥大,以及有些全身性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和全身用药(如利血平、奋乃静、普萘洛尔)引起的鼻塞,靠滴鼻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其次,是正确掌握使用方法,避免长期、连续、过量用药。因为连续滴药,通过鼻黏膜吸收,不仅对局部有害,还会诱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全身不良反应。对老年、小孩用的滴鼻剂浓度宜低,间隔时间应为4~6小时,每次滴药侧不超过3滴。新生儿鼻塞,则禁用滴鼻净。
  一旦得了药物性鼻炎,应尽快停药,可改用生理盐水滴鼻;如果鼻塞严重,一时难以停药,不妨采用一侧鼻腔间断停药的方法。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溶液滴鼻或鼻内喷雾,有较好的减退黏膜充血、水肿的作用,如无禁忌证,必要时可短期适量口服强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