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4期

湿疹的非出方用药

作者:吴克永

  赵女士这两天皮肤痒得厉害,胳膊上还发出了一粒粒的小红点,到医院一检查,说是得了湿疹。赵女士不由得问起医生来:"我平时还是挺注意卫生的,怎么会得湿疹的呢?"
  医生解释道:"这其实主要还是与个人体质有关。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湿疹患者多具有过敏体质,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赵女士:"哦,原来是这样,我倒真是过敏性体质。对了,我有个朋友常发皮肤病,也不知道她患的是不是湿疹。"
  医生:"我向你简单地说一下湿疹的主要症状,也好给她作个参考。湿疹的主症是瘙痒,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如耳部、乳房、手部、小腿处、阴部,甚至肛门等等,常呈对称分布。皮肤损害为多形性,即可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各种皮疹。如果自己无法确定的话,最好还是到医院检查一下的好。"
  赵女士:"那我该怎样进行治疗呢?"
  医生:"湿疹患者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内服或外用。常用内服药物有抗组胺药、镇静剂、钙剂、维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他相关的中药。外用药多选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角质促成剂或皮质激素。剂型选择,急性期无糜烂、渗出时,宜选用水粉剂、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有水疱、糜烂应选用油剂,有较多渗出应选用溶液湿敷。当渗出减少,表面结痂,表现为亚急性湿疹时,可选用糊剂或乳剂。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样变时,应选用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另外,湿疹伴有感染应加用抗生素,瘙痒剧烈可加用止痒药。"
  赵女士:"不知道湿疹的治疗有没有非处方用药,以后发病时也好自己买药治疗。"
  医生:"有的。但需要提醒的是,非处方用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必须谨慎使用。正巧,我刚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与湿疹治疗相关的非处方药物做了一个整理,你可以带回去看一下。"医生说着抽出一张纸来,上面整整齐齐地摘录了8种药物和它们的简单介绍:
  1.松馏油(软膏剂)。有杀菌、收敛、止痒与软化角质等作用,用于慢性湿疹。外用,涂于患处,每日1~2次。不良反应:对皮肤有局部刺激作用,不能用于有炎症或破损的皮肤表面。
  2.煤焦油(5%软膏或溶液)。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和消炎、止痒作用。可用于慢性湿疹。外用,患部涂搽。注意事项:密闭,遮光保存。
  3.氧化锌(扑粉、水粉剂、油剂、糊剂、软膏)。具有消炎、干燥、保护和弱收敛作用。适用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见糜烂、渗出者。局部涂布。不良反应极少。
  4.氢化可的松(0.5%软膏或乳膏)。激素类药,具有消炎、止痒、退肿作用。用于各期湿疹。外用,每日1~2次。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引起局部组织萎缩,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引起继发感染(真菌感染等)。 注意事项:①不宜长期使用,并避免全身广泛应用。②对本品过敏者禁用。③用药1周后症状未缓解应向医师咨询。
  5.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片剂)。抗组胺作用较强,而对中枢神经镇静作用较弱,副作用较少,宜用于儿童。适用于湿疹瘙痒。每片4毫克。口服:成人每次1~2片,每日3次;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服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避免驾驶车辆及操作机器等。
  6.盐酸异丙嗪(又称非那根,片剂)。具有较强抗过敏作用。适用于湿疹瘙痒。每片12.5毫克。口服:成人每次12.5~25毫克,每日1~3次;小儿每次每千克体重0.5~1毫克,每日1~3次。本药品在非处方药中,尚有糖浆剂。副作用:嗜睡,可引起光敏感性药疹。注意事项:肝肾功能减退及青光眼患者慎用。
  7.二妙丸(中成药,水丸)。清热燥湿。用于下部湿疹如小腿、女阴或阴囊、肛门湿疹。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
  8.防风通圣丸(又称防风丸,中成药,水丸 )。解表通里,疏风清热。用于湿疹瘙痒、局部红肿兼有口渴胸闷、尿黄便秘等。口服,每次6克,每日1~2次。注意事项:体弱便溏者慎用,孕妇忌服。
  最后,医生提醒道:"患了湿疹后,应避免对湿疹部位的任何不良刺激,如搔抓、热水烫洗、接触洗涤剂等,尽量选用旧的全棉衣物;忌食致敏性或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海鲜、咸菜、笋、蒜、辣椒等;努力做到起居有常、情志安定。使用外用药物时,药物浓度应由低到高使用,女性、儿童宜选用低浓度药物。长期用药期间应经常变更药物品种,以避免产生耐药性。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刺激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治疗无效,也就是治疗1周以上症状仍未改善,或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来医院诊治。"
   (作者每周三、六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