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8期
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怎么办?
作者:徐济民
凡成人每分钟心跳少于60次者,医学上称为“心动过缓”。正常人或运动员心跳可慢于每分钟50次左右,如果老年人每分钟心跳少于50次,那就属于不正常了。
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并不少见,其引起的原因大致可分为3种:
第一种是由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所引起。每分钟心跳可在45~59次之间,心跳虽慢,但很规则,不影响各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一般病人没有什么不适感觉。预后良好。
第二种为窦房结病变所引起。医学上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较常见。这是由于心脏的原始起搏点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水肿、出血、缺血、变性、纤维化等病变,破坏了窦房结内起搏细胞的功能,使窦房结的P(起搏)细胞数量减少,同时窦房结动脉发生硬化狭窄,窦房结和心房肌纤维化,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以及间隔脂肪增多,这些退行性病变可妨碍窦房结自己发放冲动的性能,使心脏启动性能发生障碍。这些情况多见于冠心病、下壁心肌梗死、窦房结退行性病变。轻者可没有症状,严重的可有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系列表现,最常见的是脑缺血症状,如头昏、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更严重的可发生短暂的昏厥、抽搐或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发生猝死,应引起注意。这种病人有时还可交替出现心跳过快或心跳过慢现象,医学上称为“快-慢综合征”。预后较差。
第三种为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较多见。主要是由于传导束本身的退行性改变所致。有人提出是因为心室内传导系统与心脏纤维支架间的纤维化、钙化和退行性改变所造成。这类病变大多引起Ⅲ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也就是窦房结冲动不能通过房室结下传到心室,而由心室代替工作,这时每分钟心跳在40次以下,最慢的只有20次左右,病人经常感到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偶尔会出现心前区疼痛,甚至可出现晕厥、抽搐等脑缺血症状。这种病人必须积极治疗。预后不良。
那么,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该怎么办呢?首先应分析原因,然后针对原因进行治疗。
如由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所引起,没有什么症状,一般不需治疗。但应避免服用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利血平、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或避免使用抑制窦房结或房室结传导作用的药物,如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恬尔心)、胺碘酮(可达龙)等。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使心跳明显减慢,所以,要特别引起注意。
若由窦房结病变所引起,对于轻症或无明显症状,可不必治疗。如有头昏、眩晕等症状者,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阿托品
主要通过阻断迷走神经受体而提高心率。一般口服每次0.3~0.6毫克(每片0.3毫克),一日3次。服用时可有口干、面部潮红、视力模糊、排尿不畅等不良反应。有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慎用。酷暑时服用,可使汗腺分泌受影响,造成闭汗,有引起中暑的可能,应加以注意。
异丙肾上腺素
主要通过兴奋心脏的b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跳加快,心输量增加。口服或舌下含化,每次5~10毫克(每片10毫克),一日3~4次。可有心悸、眩晕、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
沙丁胺醇(舒喘灵)为心脏b2受体激动剂,可使心率加快。适用于伴有哮喘的心跳过慢的病人。口服每次1片(2.4毫克),一日3次。偶有心悸、眩晕等不良反应。
麻黄素
为兴奋心脏b1受体的药物,模拟交感神经而增快心率,适用于伴有低血压的病人。口服每次1片(25毫克),一日3次。可引起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病人禁用。
硝苯地平(心痛定)适用于高血压伴心动过缓者。口服每次1片(10毫克),一日3次。不良反应短暂,常见的是头痛、脸红、眩晕,踝、足和小腿肿胀;较少见的是呼吸困难、咳嗽哮鸣、心跳快而重(由于血管扩张反射引起)。
心宝
为中成药。内含麝香、人参、洋金花、田七、鹿茸、附子等。口服每次1粒,一日1~2次。有提高心率作用。
建参片
为中成药。内含党参、桂枝、川芎、附子、干姜、炙甘草。适用于阳虚、气虚者。口服每次5片,一日3次,有高血压者宜减量使用。
生脉饮口服液
为中成药。内含人参(或红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心功能较差者。口服每次1支(10毫升),一日3次。
如由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舒喘灵等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应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必须请医生详细检查,分析原因,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作者每周三、五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