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8期
常见乳房肿块的鉴别与处理
作者:李金锋
乳房肿块是多种乳腺疾病的最重要体征,也是多数女性就诊乳腺科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阶段的乳房肿块各有其特点,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一般而言,青春期、生育期女性的乳房肿块多数为良性,哺乳期多为炎症性,而40岁以后的中老年女性则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乳房肿块,按照病因可分为以下四类:
1、炎症性肿块
最常见疾病为急性乳腺炎。常发生在哺乳期,表现为局部疼痛、皮肤发红,常伴全身发热。肿块的边界常不清楚。其他少见的炎症性肿块包括乳腺结核、浆细胞性乳腺炎等。
2、损伤性肿块
即由于乳房部位受外伤后出现的肿块。其中外伤后近期内出现的肿块,常为乳房的血肿;而数月后形成的结节,常为乳房皮下的脂肪坏死。值得注意的是脂肪坏死和乳腺癌有时很难区分。
3、增生性肿块
增生性肿块也是乳腺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乳腺组织增生所形成的结节样腺组织增厚,表现为界限不清、质地中等,个别病例与乳腺癌很难鉴别。
4、肿瘤性肿块
肿瘤性肿块又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最为多见,常发生在青春发育期至生育期的青年女性,表现为光滑、界限清楚的结节,活动度良好,即在乳房内,结节可以由一处挤压到另一处。这类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大小多在直径1~3厘米之间。
另一类肿瘤性肿块即乳腺癌。绝大多数乳腺癌病例是以乳房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多数无痛,少数可有轻度针刺样疼痛。肿块常生长较快、质地硬、活动度差,并常与皮肤粘连,使局部皮肤凹陷,形成所谓的“酒窝征”。位于乳房中央区的肿瘤还可使乳头内陷。
现有临床检查手段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如B超检查可明确肿物是囊性还是实质性,对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和是否有钙化也有帮助;X线检查对肿块的密度、边缘情况及是否存在恶性钙化提供信息。临床若高度怀疑恶性,还可作肿块穿刺活组织检查,即由肿块中抽取少量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化验。
对于不同原因的乳房肿块,处理方法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炎症性肿块应首先应用消炎药物,如果药物不能控制病情,部分病例还需要外科手术;损伤性肿块,在与肿瘤不易鉴别时,需要手术切除。增生性肿块,绝大部分病例无需手术,心理治疗辅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中药常能奏效。只有经专科医生检查后,认为增生严重、怀疑恶性变或不易与恶性肿瘤鉴别时,才应选择手术切除。
对于肿瘤性肿块,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包括最常见的纤维腺瘤亦宜尽早切除,因为怀孕等体内激素的变化,常可刺激其快速生长,少部分病例还有癌变之虞。值得提出的是,许多青年女性,患乳腺纤维瘤后,由于惧怕手术时的疼痛和术后会在乳房上留下难看的疤痕,常四处求医,并服用大量的所谓“消瘤药物”。实际上,绝大多数药物对乳腺纤维瘤没有任何益处,那些“神奇”的疗效不过是广告用语而已。如果按方服药,不但耽误治疗时间,而且花费不菲,还可能带来其他副作用。而外科手术,由较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主刀,采用小切口、“美容缝合”技术,只要不是瘢痕体质,手术后的疤痕会很小,为大多数女性所接受。另外手术在门诊局部麻醉下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很少会感觉到疼痛,无需住院。一般第二天即可正常工作。
关于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的范围越来越小,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相对早期病例的增多,使多数病例适于保留乳房的手术。保乳手术不但使女性形体保持完整,减轻传统根治性手术后为女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而且经国外15~20年的随访观察,治愈率并不比传统手术差。相信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乳手术将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流术式。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