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9期
防治龋病、牙周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愿
龋病龋病是由于口腔内细菌附着于牙面而引起的牙体损害。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且一般情况下不会危及生命,因此,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实际上,龋病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造成牙冠缺损,牙齿缺失,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全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饮食中糖的摄入量增加,使得龋病较前更为流行,尤其对儿童乳牙的损害更为严重;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牙根面暴露,也更容易遭受龋病的侵蚀。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龋病患病有以下特点。
1、我国12岁儿童的龋均为1.03(指平均龋齿数为1.03个),与世界卫生组织根据12岁儿童龋病患病划分的五个等级相比,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212岁以前是恒牙龋病的好发期,近一半人口患病,占45.81%。
3、与全国第一次口腔流行病的调查结果相比,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儿童的龋患率开始下降,如北京、天津、上海,呈现与发达国家相似的龋病发病模式。
4、在低年龄的儿童中,出现农村患龋率高于城市的现象,如5岁儿童乳牙龋均城市为4.32,农村为4.80。
5、老年人根面龋情况严重,65~74岁年龄的人口中有17.3%的人患根面龋。
尽管近十余年来,我国的龋病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近十年来龋病发病率下降约50%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龋齿的修补率亦不是很高,因而口腔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沉重而艰巨。
对于龋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预防主要包括如下措施:①养成每天早晚用正确方法刷牙的习惯,以除去牙齿的菌斑及软垢。②正确使用保健牙刷,即牙刷的刷毛适合口腔的大小,刷头硬软度适宜。③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④建立合理的饮食规律,限制蔗糖的摄入。⑤定期检查牙齿,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牙周病
因口腔卫生不良、牙石、食物嵌塞、创伤性、内分泌失调、吸烟等因素引起。由于牙周病初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感觉,往往被人们忽视。实际上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已患了牙龈炎,随着疾病的发展,发展为牙周病,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流脓、肿胀,直到全口牙齿松动、脱落,口腔内有腐败气味。在我国,牙周炎在口腔疾病中亦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资料表明,70%~9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特别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多,其牙周炎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也在增加。此外,有研究表明,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病人患牙周炎的危险度是健康人群的2.6倍,因而又为牙周病发病率的上升提供了潜在可能。
牙周病的预防在于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定期检查。而治疗的原则是综合治疗,其主要手段是消除局部致病因子。在引起牙周炎的众多因子中,牙菌斑和牙石尤为重要,因此消除菌斑,除去龈上、龈下牙石,在牙周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龈上洁治术(俗称洗牙)是用龈上洁治器械或超声波洁牙机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并磨光牙面的一种方法。龈下刮治术是用一种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械或超声波洁牙机刮除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及牙石,去除袋内感染的肉芽组织,平整根面的方法。通过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牙周病情会明显好转,炎症消失,龈绿变薄,牙龈的致密度增加,牙周袋变浅。
口腔医学经历了止痛——修复——预防三个阶段,过去人们求医是为了解除痛苦,今天人们求医是为了医疗保健,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提出“8020”计划,即80岁老人还应该有20颗牙。我们相信这是可能的,但必须花更多的力气宣传口腔保健知识。
(作者每周三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