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0期

抗生素老将——青霉素G

作者:卢洪洲




  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60年来始终作为人类对付细菌的强有力武器而发挥着重要作用。青霉素G又称苄青霉素,其制剂有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青霉素钾、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及注射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等。青霉素钠、钾口服吸收差,故仅有注射用药。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后吸收缓慢,常用于梅毒及某些慢性感染。苄星青霉素肌注后吸收更缓慢,血液中浓度低,适用于需要长期使用青霉素预防的病人,如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病人。
  由于青霉素类药物极易出现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皮疹、水肿等,临床应用青霉素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并作皮试(这也是青霉素G使用减少的原因之一)。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注射后数分钟内,病人感到呼吸困难,表现为面部青紫、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昏迷、惊厥,若不及时处理病人会很快死亡。过敏反应的发生与青霉素剂量大小无关,极微量的药物对于高度过敏体质的人也是致命的。故患有哮喘、枯草热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病人应慎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偶可引起一种特异性反应,注射当时或之后1~2分钟内,病人自觉心里难受,有濒危恐惧感、头晕、心悸、幻听、幻视等症状,多数病例出现血压升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2小时可自行缓解,也可应用一些抗过敏或镇静药。由于各种耐药菌的出现,小剂量青霉素已无明显效果,但大剂量青霉素应用则有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可出现短暂的精神失常症状,采取停药或减低剂量后可恢复。
  近年来,由于许多临床常见致病菌对青霉素G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加之不少人认为只有价格贵的药物才是好药,使人们逐渐忽视了青霉素G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写有青霉素G的处方几乎绝迹。
  青霉素G在抗生素中仍有其重要的价值,至今依然是治疗链球菌感染、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气性坏疽、炭疽、梅毒、雅司、鼠咬热等的首选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肺脓肿和吸入性肺炎的选用药物,破伤风和白喉病人均应采用青霉素G以清除病原菌。青霉素G还对钩端螺旋体、回归热、放线菌病等有显著疗效。所以,青霉素G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每周三上午在华山医院有感染、发热门诊,普通门诊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