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1期

给孩子补营养的误区

作者:许积德




  “先天不足后天补”、“药补不如食补”这两句话都说明小儿营养的重要性。每位父母都在孩子吃的问题上动足了脑筋,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在小儿饮食进补的问题上陷入了误区。究其原因不外乎听长者代代传下来的说法(其实无科学根据),以下举些例子:
  
  汤中的营养最好
  
  祖辈们常说“营养在汤里”,意思是说甲鱼、鱼、鸡、猪肉等炖(或煮)的汤中的营养最好。孩子病后吃一碗甲鱼汤,其母亲感到欣慰,她认为孩子吃了甲鱼的全部营养。听到这句话后我就对这位母亲说:“您错了,是您吃了整只甲鱼,营养只补给了您,孩子没有吃进多少营养。”一般汤中蛋白质的含量只有7%~10%,而大量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在“肉”中,除非把肉炖煮得如糊状,分不清肉与汤时,吃了这种“汤”才真正有营养!但谁喜欢吃这种“汤”呢?
  
  吃骨头汤补钙
  
  骨头中主要成分是钙,所以补充钙有助于骨骼生长。据目前的营养调查,小儿饮食中,一天钙的摄入量还不及需要量的一半,因此家长千方百计给孩子补钙。既然骨头中钙很多,就去买猪的骨头“笃汤”给孩子喝。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客观的情况如何呢?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用猪骨头“笃汤”,烧了5个小时之后测定汤中钙的含量,结果是零。白白“笃”了5小时,因为骨头中的磷酸钙是不溶于水的。相反,动物从食物中摄入或空气中吸入了一定的铅,而体内的铅大部分都沉积在骨骼及牙齿内,经过长时间烧煮,动物骨中一部分铅被溶解在汤内,吃了这种骨头汤,等于吃进了一定量的铅!要从动物的骨骼中获得钙质是可以的,例如吃小的虾皮,虾皮的外壳中含钙量丰富,吃油炸的小鱼,连肉带骨咀嚼后一起咽下。
  
  吃蛋黄补血
  
  一般的人都说吃蛋黄补血,婴儿自4个月开始添加蛋黄,其理由是蛋黄中的含铁量高。的确,每100克蛋黄中的含铁量约为10.5毫克,比瘦猪肉中的含铁量高出了3倍,但是蛋黄中的铁与磷酸盐结合在一起,影响吸收,吸收率仅为3%,比瘦猪肉低7倍。所以对蛋黄的正确评价应该是:“蛋黄中含铁量虽高,但吸收率低,并不是预防或治疗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品。”
  
  吃啥补啥
  
  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曾有“吃生猪肉可以治疗肌营养不良”的说法,当时轰动一时,后来由于没有效果也就销声匿迹。有人认为吃猪肺、羊肺可以治疗哮喘、肺气不足,还有让智力差的小儿吃猪脑、羊脑,因为智力差与脑发育有关,“吃脑补脑”成为一说,但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吃了一阵就停下来了。动物的内脏经人的胃肠道消化吸收后与摄入其他动物性食物一样,并无任何差别。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机体的健康有益,但并不对某一脏器有特殊的滋补作用。这里还要提醒一点,动物内脏中胆固醇的含量特别高!
  
  多吃菠菜能补血
  
  不少人认为菠菜中含铁量高,是补血佳品。其实,这是误解。每100克菠菜中含铁36毫克,低于普通的青菜(45毫克),更低于苜蓿(又名草头,含102毫克)。而且菠菜中还有大量的草酸,很容易与铁结合成不溶于水的草酸盐,妨碍铁的吸收,以致菠菜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左右。菠菜中的草酸盐还会影响钙及锌的吸收。由于草酸易溶于热水中,在炒菠菜之前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使大部分草酸盐溶解在水中,可以提高其中铁、锌的吸收率。
  
  吃赤豆、红枣可以补血
  
  一般人认为赤豆、红枣外观上都是红色的,具有补血的效果,所以贫血的病人或者为了预防贫血经常吃“红枣赤豆汤”。赤豆与红枣是否能补血,首先要分析这两种食品中的含铁量。100克赤豆中的含铁量为4.5毫克,比黄豆(11毫克)低。100克红枣中的含铁量1.5~3.5毫克,比葡萄干(9.1毫克)低,由此可见“红枣赤豆汤”并无特殊的补血功效!
  (作者每周三上午有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