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1期

用药三忌徐

作者:徐学儒

  一个人一生中不与药物打交道几乎是不可能的。生了病,常常感到用药难,但不用药更难。怎么对待药物、怎样驱弊取利,确实是长期困扰每个人的事。由于我搞药理这个行当,长期以来,病友、朋友和同事常来询长问短,时间久了,使我感到合理用药并非易事,现就个人经验,对某些用药中必须忌讳的问题浅谈一二。
  
  一忌凡病皆药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有时不用任何东西就是很好的治疗。”临床医学现已证明,某些疾病是属于自限性的,譬如普通感冒,经充分休息,适当饮水,补充营养,经5~7天可无药自愈。有个著名的医学家曾经断言,如果住院病人能在幽雅安静的环境下充分休息、正确护理、适当营养、享受爱心和关怀,约50%的病人能不药而愈。
  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医生检查后说我的病无需药物治疗。当时不免有些怅惘,遗憾地感到,辛辛苦苦赶到医院看病,结果两手空空地回家,似乎怀疑医生是否尽责。直至后来就医经验多了,反而感到,能向病人说“不”的医生,才是深具勇气和智慧的医生。20世纪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药理学家朱恒璧教授,在他90岁高龄住院时,曾对来访者说:“我毕生最成功的养生之道就是生病时不轻易用药!”的确,能治病的药物也能害人。  
  
  二忌贪多求全
  
  当今市场经济的浪潮无疑会波及医药界,看病开处方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在门诊室里,经常碰到病人讲个症状,医生随即在处方上写上个药物,药物配来一大堆,回家后不知如何着手,何者为先、何者置后、何者(两药或三药)可同时并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即便内行者也难弄清楚。以抗感染药为例,两个抗生素合用不外乎出现四种结果:1+1>2(协同作用),1+1=2(累加作用),1+1=1(无关作用),1+1<1(拮抗作用)。两药联合出现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期待的最佳结果,即两药联用所产生的疗效比单用两药的作用要强。累加作用则是两药各自疗效的总和。无关作用时两药联合无关紧要,任选其中某一药即可产生同样疗效。拮抗作用则表明两药作用相互抵消,显然属医学禁忌。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用药贪多求全,甚至有的嗜药如命。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亡的患者中有1/3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1999年我国不合理用药者的比例占总用药人数的11%~26%,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死亡高达19万人。所以我们用药时应当尽量避免两药或多药联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时追悔莫及。
  
  三忌擅改医嘱
  
  医嘱是保证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但有些病人为了尽早康复常操之过急,甚至别出心裁擅自更改医嘱,譬如任意增加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误以为这样会加强药效。要知道,“万物皆毒惟量也”。量-效关系是所有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任何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最低有效量)才能取得疗效,之后疗效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药效不再增加,若再增加剂量,反而产生毒理效应,病人有可能出现药物中毒。
  以口服药物为例,药物口服后经消化道吸收入血,必须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才能产生治疗作用。医嘱中规定的一日几次,每次几片,即是保证在此常规用药前提下病人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保证疗效。如果任意更改医嘱,无论增减剂量或用药次数,都会破坏科学的用药规律,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