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期
读来编往
作者:佚名
上海市常德路的顾秋年读者来信说,读完2002年第10期后,不由多添几许感动。我发现在2002年第10期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栏目——求助热线。这个创意绝妙,好,非常好!杂志上同样可以开通“求助热线”!《家庭用药》上设立“求助热线”,可以证实《家庭用药》是真正的“让我们心连心”,和读者患者心连心。
上海市闵行区龙柏四村的张保生读者来信说,看了《家庭用药》杂志2002年第10期上“求助热线”的《让我们心连心——本刊读者王照成的故事》,真让我深受感动!
当王照成多病缠身,负债累累时,仍坚持要看《家庭用药》,甚至提出了赊帐订阅的愿望。而他的愿望也感动了总编(当然也包括其他编辑人员),当场拍板“免费赠阅每一期杂志”。这正说明了《家庭用药》不仅是广告上说说“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而是用实际行动在做这件工作,怎不使人感动?
祝王照成同志早日恢复健康。
编者:编辑部时常收到各地求医问药的信件,有些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有些却让我们徒叹心有余。我们帮不了,并不是没人能帮得了,故开此“求助热线”栏目,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关心一下这些被病魔缠身的人们。也许您、他、她也未必有什么良方,但至少您能和我们一起,为他们送上默默的祝福。
几篇好文章
上海读者斯而健来信说,贵刊2002年第8期刊登的《粒粒珊瑚相映红——漫话枸杞》一文,文章遣词造句优美流畅,内容丰富实用,令人钦佩这位中医药专家中文功底之深厚!在赞美枸杞子之余,作者同时指出它“不是人人皆宜”,指出了不适宜的人群,足见文章之严谨。
又如2002年第7期刊登的《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由几位专家合写,也很生动多彩,从洋参的起源、质量的辨认到性味、服法和功效、禁忌等,图文并茂,实用可靠。
能否将药名整理成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莫富男读者来信说,我十分赞同2002年第10期《读来编往》栏目中一位读者的意见,建议将各种高血压病用药的应用范围和副作用列成一张表,以便高血压病患者参考选用。
上海市医学院路的张舜华读者来信说,现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是感冒等用药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碰到,但常常同一种药有多种药名,如最常见的抗菌药阿莫西林就是青霉素,别说老年同志,就是一些中年人也都搞不清楚。杂志对一药多名已十分注意,即把通用名、又名、别名等都作了清楚的注释。但由于通用名文字多而又不顺口,即使看了以后亦很难记得住,实在不方便。
所以我建议刊物若篇幅允许,可否把常见病中的常用药,分类介绍通用名称及又名、别名,并和该药的主要用途作汇总整理后以表格形式予以刊登介绍,必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编者:谢谢您提的建议,我们以后一定会对一药多名、通用名难记的问题加以注意,并在整理成熟后汇编成文,希望到时能令您和大家满意。
关于栏目建设的意见
江苏省无锡市的浦苏山读者来信说,我阅读贵刊已经一年多了,深感它办得非常好。
贵刊2002年第8期《学会吃——健康第一招》这篇文章使人读后深受启发,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不愁吃、不愁穿,很多人因饮食过度或饮食搭配不当,患了疾病——太胖、太瘦、血脂太高......因此,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学会吃、学习现代营养,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的好文章,我希望以后能多刊载一些。
贵刊的许多栏目都办得深有特色,能否增加“饮食与健康”(包括饮食与医药)这方面的专栏,以将吃与健康连在一起。
编者:其实过去我们是有“饮食与健康”这个栏目的,在2002年第12期还刊出过。
2003年又是全新的一年,为使杂志更系统化,我们将各栏目重新整合了一下,“饮食与健康”已被并入“养生有道”,其他一些栏目也做了相应调整。一切从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出发,希望能得到您还有大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