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5期
耳鸣的治疗宜先查清病因
作者:程容荃
常见病因
1、 按发病部位又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大类。周围性耳鸣有外耳(如霉菌感染、耵聍栓塞)、中耳(如中耳炎)、内耳(梅尼尔病、噪声损伤、药物中毒、供血不足)和耳蜗神经病变的耳鸣。中枢性则有耳蜗核、中枢通路及大脑听中枢的病变(如外伤、炎症、肿瘤、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耳鸣。
2 、根据耳鸣可否被人听见,又分为主观性(自觉性或非搏动性)和客观性(他觉性或搏动性)两类。前者占耳鸣的绝大多数,后者多为血管异常或肌肉阵挛所致,常可通过听诊器被人听到。
3 、根据耳鸣的表现特征,可分为持续性耳鸣和节律性耳鸣。前者多为主观性耳鸣。后者大多数为客观性耳鸣,多与血管搏动一致。在全身性系统疾病中,心血管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动脉硬化、血液病、内分泌病(如甲亢、甲减、糖尿病)容易损害内耳,耳鸣是这些疾病的主要早期症状之一。耳鸣也可能是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另外,服用药物也可能引起耳鸣。
由此可见,耳鸣的诊治是复杂的,并非像人们传说的是肾亏所致,只要吃些中药丸剂就好了那么简单。
耳鸣的诊治
1、 首先应去耳科门诊,通过专科检查和听力测试,鉴别有无耳病或伴有听力减退。非搏动性耳鸣多有听力下降,如属感觉神经性聋者几乎都伴有耳鸣,甚至耳鸣可能是此症的先兆症状。
2 、耳鸣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者应去有关科室进行检查。如头痛者或有头颅外伤者宜去神经科,有“三多”症状或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去内分泌科就诊,或去高血压、血液科甚至精神科门诊明确病因,进行对因治疗。
3 、病因明确者可对病治疗:包括手术和药物两个方面。手术治疗以中耳和部分内耳及颅脑病变为多,笔者曾对搏动性血管性耳鸣经手术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耳鸣消失或明显减轻)。药物治疗品种多,尽可能选用针对病因和药理作用的药物。有些病因明确,但不属于特效药物,对已造成内耳或听神经不可逆损害的耳鸣难以治疗,如老年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外伤、肿瘤等。相反,病因明确,还未造成听器损害,一旦病因消除则耳鸣容易治疗,如贫血、外中耳疾病。对于病因不明的孤立性耳鸣常取决于病程长短,病程短者预后较好,病程长者很难治疗。常用药如血管扩张药丹参静脉滴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有抗胆碱作用,减少血管通透性。镇静药对中枢性耳鸣及官能性耳鸣有一定疗效。中药方面成药较多,如六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僵蛹片等。但前“二丸”同样需要辨证用药,六味地黄丸多用于有头晕、盗汗、腰痛的耳鸣患者,耳聋左慈丸主要用于耳聋耳鸣者。
(作者每周六全天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