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5期
娃娃用疫苗“打靶”
作者:王有国
上期我们以“早生”的故事为例,谈了有关免疫苗的一些常识,这期我们接着具体介绍计划免疫和一些非计划免疫苗的选用等问题。
200多年前,英国医生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手上的牛痘疱疹中取出微量痘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胳膊上。虽然男孩接种处经过出疹、水疱、化脓、结痂,并留下了疤痕,但男孩却获得了抵抗天花的免疫力。琴纳就是用毒力较弱的牛痘病毒,发动了人体免疫系统对付天花病毒的大演练,从而使男孩获得了抵抗天花的免疫力。牛痘疫苗的发明,不仅拯救了千千万万个孩子,也让人类最终消灭了天花,而且开创了人类掌握免疫武器的新纪元。此后便出现了多种病的死菌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疫苗等,对提高人的免疫力,减少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划免疫
目前,我国对儿童实行的“计划免疫”是用一些严重传染病的菌毒疫苗当“靶子”,来训练婴幼儿体内的免疫大军,让他们在未真正接触到这些菌毒之前,就具备了战斗力,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一举全歼来犯之敌,确保人体健康。
那么怎样来增强孩子免疫力呢?首要的就是要切实做到计划免疫。
我国目前执行的计划免疫项目(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小儿麻痹疫苗、百白破、流脑、麻疹、乙脑疫苗等),都是针对病死率、病残率较高,而证实免疫确实有效的疫苗。这些疫苗接种后,就是要在无免疫力的孩子体内发动一场免疫大军的实战演练,让免疫系统获得能够战胜此类疾病的本领。因为疫苗是死菌或经过减毒的活苗,对人体不会造成危险,但其产生的免疫效果要比自然感染发病的效果差一些。比如自然得过一次麻疹后,可终身不再得麻疹;而接种麻疹疫苗后,有可能还会感染麻疹,当然病症较轻。所以,计划免疫特别强调:按时、不漏项、定期强化接种。前两条容易做到,惟独强化接种最易被忽略。
3岁以后的孩子最容易漏掉疫苗的复种,家长应该切实注意。
非计划免疫疫苗
未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同样有增强孩子免疫力的作用,但2岁以内因为计划免疫排得很紧,几乎没有选择非计划免疫的机会,3岁以后可以穿插选择计划外疫苗接种。原则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那些危害性较大的多发病的疫苗。具体选择的适应与禁忌如下:
腮腺炎疫苗
因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引起并发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建议家长选用。生过腮腺炎的孩子就不必再选用了。
流感疫苗
对于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孩子,应该选用,以避免感染流感诱发老病发作或加重。但正在用激素治疗的暂不能选用;身体健康的孩子可选可不选;对鸡蛋过敏的儿童禁止应用流感疫苗。
甲肝疫苗
甲肝流行地区,2岁以上的孩子应该选用,该疫苗短期预防作用肯定,长期效果不清楚,打针后副作用较多,非流行地区不需要每个孩子都选用。
肺炎疫苗
2岁以上的孩子患有肾病综合征、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无脾综合征等,可以选用疫苗,可产生对肺炎球菌的抵抗力。肺炎是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可引起的,单靠这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孩子不主张选用。
出血热疫苗
该疫苗目前已被证实是防止出血热简单有效的手段。各地在落实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时应因地制宜。在疫情高发地区应选用,特别是野外操作、餐饮工作、实验室、仓库保管人员及发病地区高危人群,包括较大儿童和中小学生。目前流行性出血热在临床上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病死率较高。
水痘疫苗
这是近几年新研制的疫苗。 如果孩子抵抗力差应该选用,对于身体好的孩子用不用专家们意见不一。
狂犬疫苗
孩子如果被狗或猫咬伤或抓伤,应该去防疫站(疾病控制中心)注射狂犬疫苗;肯定是被疯狗或疯猫所伤,必须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一旦人患上狂犬病死亡率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