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6期

泰尔丝让你轻松战“痘”

作者:陈 健




  
  正忙着中考的姗姗这两个月又多了一个烦恼,原本光洁细腻的面孔长出不少“小痘痘”。一开始仅在额头上有几颗,姗姗也没太在意,用刘海一遮就可隐形,可慢慢地面颊上,甚至下巴上也都长出来了,姗姗按捺不住,开始想各种办法来对付“小痘痘”。
  痘痘虽小,可真想战胜它却并不那么容易。姗姗用了化妆品,据介绍可以“三日除痘”,结果并不像宣传小姐说的那般神奇,并且还隐隐刺痛。一个月内,姗姗尝试了多种方法,始终未能成为“战痘英雄”,直到在赵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了泰尔丝,“痘痘”才开始“败退”。
  复诊时,姗姗从赵医生那里了解到了“小痘痘”的更多情况
  原来,“小痘痘”俗称青春痘,医学上称为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
  很多人认为青春痘算不上疾病,不积极治疗,还用手去挤压、抠挖,结果造成皮损,难以恢复。
  其实,青春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皮月S9泉的发育受雄激素支配,青春期雄激素的产生增加,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皮脂通过毛囊口排出到皮肤表面。痤疮患者的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使毛囊变小,皮脂不能畅通地排出而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毛囊内正常寄生有痤疮丙酸杆菌、糠秕孢子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当毛囊内发生皮脂淤滞时这些细菌增殖,其中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是刺激毛囊引起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痤疮丙酸杆菌还产生一些低分子多肽,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后者产生的水解酶使毛囊壁发生渗漏甚至破裂,毛囊内容物进入周围真皮组织,造成了从炎性丘疹到囊肿性损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了解了青春痘的形成原因,再探究其治疗便较为容易。中医称青春痘为“肺风粉刺”,治疗上一般用宣肺清热的药物,可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颠倒散,这样治疗时间较长。西医一般也是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此外还有物理疗法。
  对青春痘的治疗,原则是去脂、溶解角质、杀菌及消炎。针对不同阶段的青春痘,市面上有很多种药物,初步统计多达30余种。国际上一般倾向于用维甲酸类药物,姗姗所用的泰尔丝就属于维甲酸,称为异维A酸。在1983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维甲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被皮肤科医生认为是皮肤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药物。维甲酸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学术地位,在于它全面针对痤疮发病的四个环节,全面“战痘”,尤其对于难治疗的重症痤疮(如结节型、囊肿型),更具优势。
  现在,姗姗的“小痘痘”已经明显好转。赵医生说,再坚持一段时间,痘痘就会完全消失。昨天,同座小羽发现姗姗的皮肤更加细白,问姗姗是不是用了什么化妆品。姗姗喜滋滋的,其实心里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现在忙于中考,姗姗决定考完试后再找赵医生问问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