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7期

血糖监测好处多多

作者:花 霞




   监测血糖有何重要意义
  
  监测血糖可反映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了解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及时发现低血糖。同时还可以监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加强患者的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控制血糖的整体水平。
  日常生活中,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很多,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他药),情绪和身体的应激;青少年生长期;妊娠或感冒等急性疾病;肝、肾、胰等的慢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血糖值直接反映实际糖代谢紊乱程度。自我监测血糖,就是为了了解一天中血糖值的波动情况,从而判断目前所采取的治疗是否恰当,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此外,约定的治疗目标(医生和患者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治疗目标)是使糖尿病达到理想控制的重要保证,血糖监测既是这一目标确立的依据又是达标与否的反馈。
  
   控制血糖与减少并发症
  
  美国糖尿病学会等对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曾进行为期十年的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研究,结果发现严格控制血糖(强化治疗)与常规疗法相比,病人眼部并发症降低76%,肾病并发症降低54%,神经系统并发症降低60%。
  英国对2型糖尿病进行前瞻性研究,设立强化治疗组的血糖控制目标与上一研究相同:空腹血糖小于6毫摩尔/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7.0%;实际血压控制水平144/82毫米汞柱。强化治疗使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较一般治疗组减少25%。此项研究也显示了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对减少中风与糖尿病相关死亡如心肌梗死、微血管并发症等有积极意义。
  这些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对机体损害主要是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等的慢性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可大大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因此,血糖监测对血糖控制达标具有重要意义。
  
   血糖监测有哪些方法
  
  血糖监测方案因糖尿病类型(1型、2型、妊娠、其他)以及治疗的方式而有所不同。强化治疗者及有眼、肾并发症的患者监测的次数应频繁一些,目的是控制血糖接近正常。2002年第三版的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要求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稳定的病人,通常每周1~2天,持续稳定的病人可减少检测次数。而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或较差的,或伴随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需每天检测血糖。
  对病情不稳定的住院患者提倡七点法(全天血糖谱)观察,七点法即指三餐前后、睡前/夜间七个点。三餐前后血糖的监测有利于评价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对血糖控制的效果,睡前/夜间血糖的监测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和判断早晨空腹高血糖产生的原因。
  
   门诊随访的频率
  
  定期的门诊随访,能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按实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病情稳定者应至少每半个月门诊随访一次;饮食治疗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初始阶段者每1~2个星期门诊随访一次;强化胰岛素治疗或血糖(血压)没有达标或已有并发症者更要加强随访。注射胰岛素初始阶段或调整胰岛素用量者,必须住院治疗,出院后还须加强门诊随访。每次随访必须携带自我监测血糖结果的记录。
  
   学会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糖尿病患者在院外自我监测血糖已成为可能。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怀孕或打算怀孕的糖尿病妇女、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不易察觉低血糖的老年患者,都应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中山医院的糖尿病教育也为患者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保证。
  最后提醒患者,必须学会记录、分析监测血糖值的数据和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熟悉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时自我解救的方法;充分认识糖尿病早期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表现。一旦有疑问,要及时与专职糖尿病医生或护士取得联系,定期门诊随访,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技能。
  (本文承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高鑫教授指导,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