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8期
玉屏风散防治“非典”有玄机
作者:唐国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和病情危急等特点,大致相当于中医“瘟病”范畴。中国历史上汉、唐、元、明、清各朝代都有过大的烈性传染病流行。中医在同传染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专著留世,如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明代吴又可的《瘟疫论》及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等,对当今传染病预防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病毒性疾病,从历史上看中医自有其优势,历代流行的疫病大都是靠中医药防治的。
目前全世界对防治“非典”尚无积极有效的方法。对中医药是否要介入“非典”防治的问题,曾有不同看法,但从医疗条件不如香港的广东省由于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非典”,使病死率大大低于香港的事实,更多人对中医在这方面的作用增强了信心。综观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提供的“非典”防治方,一般都包含玉屏风散的黄芪、白术和防风,肯定了玉屏风散在防治“非典”中的作用。
扶正固本 “玉屏风散”简介
玉屏风散出自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黄芪白术有免疫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对由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白术煎剂有升高作用。
防风水浸液、水煎液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其水浸液还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并超过正常水平,同时增加脾重。但也有个别资料称防风不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免疫调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现代免疫学提出的免疫防御功能与中医的“正气”抵御外邪的作用相类似。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前一阶段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的经验看,服中药后随着人体免疫力的提高,人体在与病魔较量的邪正斗争中,可以占比较主动的地位。“非典”死亡病人中,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慢性病者占多数,正因为这部分人的免疫功能差,尤其需要“扶正”。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屏风散有很好的免疫调节和增效作用。
对网状内皮系统(RES),玉屏风散有很明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玉屏风散不仅可显著性地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且对环磷酰胺所造成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也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急性风寒刺激后RES廓清功能会受到抑制。提前灌服玉屏风散可以预防风寒刺激所导致的RES功能的抑制。玉屏风散还能有效地预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亚急性风寒刺激可导致小鼠胸腺萎缩和脾脏减重,提前灌服玉屏风散可以预防风寒刺激介导的小鼠胸腺萎缩、脾脏减重,从而有效预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将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玉屏风口服液组,玉屏风口服液组以药液灌胃每鼠每次0.5毫升,一日2次,连续3日,停止灌胃后观察5~7日,结果表明玉屏风口服液组小鼠胸腺平均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脾脏平均重量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玉屏风散的免疫调节作用也得到临床证实。从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智能化中药数据库查到玉屏风散及其扩展方(即包含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的处方)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报道有662篇,其中用于治疗感冒、咳嗽、鼻炎、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58篇。从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检索到有关玉屏风散临床应用的文献410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占很大比例。
抗抑病毒,邪去正安
“非典”病原是冠状病毒的变种。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流行。玉屏风散抗病毒作用已有实验证实。能否抗“非典”的冠状病毒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玉屏风散广泛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从智能化中医数据库的检索资料看,有相当数量报道玉屏风散治疗病毒性感冒、鼻炎、心肌炎、带状疱疹及水痘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