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8期

审慎选用消毒防腐药

作者:姜厚德




  小芳患了脚癣,奇痒难忍,听说邻居阿珍用PP粉(高锰酸钾)很有效,就从药店买回20克,倒进盆里,放点儿水就洗起来。痒倒是止住了,可旋即剧烈疼痛起来,并且皮肤发黑呈烧灼样,要不是阿珍发现,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还不定会发生啥严重后果。
  高锰酸钾是消毒防腐药。非处方药(OTC)中消毒防腐药有19种,主要用于体表(皮肤、黏膜、伤口等)、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或黏膜、创面、腔道的冲洗,以预防或治疗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严格地说,消毒药是指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防腐药是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因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楚河汉界”,因此一般统称为消毒防腐药。这类药物在杀菌抑菌时各有一套看家本领。它们有的(如苯酚、鞣酸)能使病原体蛋白质变化发生沉淀;有的(如氢化可的松、依沙吖啶)和病原体的酶系统结合,影响菌体代谢;有的(例如高锰酸钾)具有氧化作用,可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团而产生杀菌功效;有的(例如苯扎溴胺、度米芬、醋酸曲安奈德)则能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或溶解。但“攻击”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病原体的死亡。
  使用消毒防腐药也要“对症下药”,并且要充分了解其用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虽然杀菌作用极强,但其作用极易被有机物所减弱,故作用短暂,所以常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及坐浴。有的患者治病心切,认为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就使用高浓度的溶液。殊不知,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有很强的腐蚀性,即使是稀溶液,反复多次使用亦可能引起腐蚀性烧灼伤。又如碘有强大的消毒防腐作用,能氧化细菌细胞浆内蛋白质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对细菌、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都有效,杀菌力与浓度成正比,但腐蚀性与刺激性也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攀升”,可引起皮肤发疱及皮炎。常用浓度为1%(甘油剂)和2%(酊剂)。
  消毒防腐药还有一些副作用和禁忌证。例如鞣酸大面积应用时,可由创面吸收而发生中毒,对肝脏有剧烈的毒性,严重时可造成肝坏死,并加深创面,延缓愈合;水杨酸经皮肤吸收迅速,但经尿液排出却十分缓慢,若长期或大面积使用,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神志模糊、精神错乱、呼吸急促、持续性耳鸣、剧烈或持续性头痛等。
  可见消毒防腐药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购买时应向药师咨询,使用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待心中“一清二楚”后再用,避免因“一知半解”而“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