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鼻子“吃”药
作者:江德胜
人人都知道用嘴巴吃药,虽然还有肌肉或静脉注射把药送进体内,但知道鼻子也会“吃”药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祖国医学有全身病从鼻治的说法,最早见于《内经》。晋·葛洪用药物纳入鼻内引起病人喷嚏,用以抢救多种急症。鼻内给药可刺激鼻黏膜,或通过吸收才能取得疗效,故常用辛香走窜之品。这种方法称之为嚏法或口畜法。其他还有吹法、吸法、塞法和滴法等多种鼻内用药法。
鼻内给药途径的研究是国内外近年来新兴的研究课题。由于鼻黏膜具有独特的优点,不仅黏膜表面积大(如果将其展开可有150平方厘米),而且黏膜上皮下有许多微纤毛,可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鼻腔内血液循环十分活跃,丰富的毛细血管系统使吸收的药物能迅速进入人体循环,这些优点均可提高鼻内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有些药物甚至可以达到100%的充分利用,一点也不会浪费掉。目前用于鼻内给药的药物大致有以下五类:
心血管类药物 如用于心律失常的心得安、降压药肼苯哒嗪。在鼻内给药不到5分钟,血药浓度即可达高峰。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一般均系舌下进药,如遇患者张口困难或头面部包扎的情况,则可用鼻腔代“吃”。取10片硝酸甘油溶于5毫升生理盐水内,摇匀后即可作为滴鼻剂使用,此法在血浆中硝酸甘油浓度比舌下进药要高得多。
某些激素类药 由于天然黄体酮、雌二醇易受胃肠道及肝脏破坏,因此口服吸收无效。通过鼻内投药则可被鼻黏膜吸收后迅速进入人体循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分子多肽类药物 如胰岛素、降钙素和干扰素等。胰岛素口服后经胃酸分解而无效,而通过鼻腔给药是一个较好的途径。干扰素在体外可抑制多种呼吸道病毒的生长,经鼻进药可增加疗效,有望成为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抗生素 如先锋霉素Ⅴ号(头孢唑啉)、Ⅶ号(头孢乙腈)、庆大霉素等。由于此类抗生素易溶于水和缺乏亲脂性,难以从胃肠道吸收,而通过鼻腔进药,其生物利用度可提高到40%~60%。
小分子多肽类药物 如脑啡肽、垂体后叶素等。它们经鼻内投药后,几乎可以全部吸收。用垂体后叶素作为鼻吸药治疗尿崩症,疗效令人满意。
近代医学使用鼻腔进药的实例不断扩大,在流感流行期间用呋喃西林滴鼻可作预防措施。在用安乃近滴鼻退热的启示下,有用胃复安(灭吐灵)滴鼻治疗消化不良、胃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引起的呕吐。用异丙托溴胺喷鼻剂治疗常年性鼻炎和老年人多见的味觉性鼻溢,对控制水样鼻涕有效,并可长期使用而无明显全身性副作用。
鼻腔用药必须考虑保护鼻黏膜的呼吸和嗅觉功能,任何药物或多或少会对鼻黏膜产生损害,当然,大多数是可逆的。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