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莫让药品广告牵者鼻子走

作者:洪瑾嘉




   广告已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似乎哪种商品推出而不做广告,就会被大部分人嗤鼻而遭到排斥。我曾经就属于这大部分人——“追广告族”中的一分子。
   约两年前,我的好友患了晚期肾癌。为了延续朋友的生命,我像很多人一样,不去倾听既有专业知识又近在眼前的医生意见,而去询问仅有一点生活经验的同事、朋友;去询问做生意的药房;去关心报纸、电视中的每一个有关广告。
   同事推荐我买灵芝给我的好友,药房说,××孢子粉比××更有效,并且拿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纸质优良的广告给我,我一一细读很受感动。决定为朋友送去近乎黄金价格的××孢子粉。我的朋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吃下了亲戚、朋友送给他的××孢子粉,6个月后,这位朋友还是匆匆地走了。
   为什么我的朋友没有像广告中列举的人那样幸运?为什么用在我朋友身上的灵芝孢子粉没有像广告中说得那样有效?
   我问同事朋友,他们说不知道,他们是看见著名报纸上整版篇幅刊载关于灵芝孢子粉疗效的文章。
   我问药房的营业员,他们说不清楚,他们是按着介绍卖产品的。
   我按着广告上的电话去问,小姐说即使是药品也还有百分之几的无效率,何况这是保健产品。
   哇!我在买的时候没有人提醒我这是保健品,我想药房出售的总是药品,哪还用得着问!再说,广告词中也一再说的是疗效,列举的例子又是疑难杂症......
   我怀着迷惘的心情请教了医生朋友,他指教我:要看清“批文号”,是药品的有“药字号”;是保健品的有“健字号”。药品和保健品的功用绝对是不一样的。他又给我分析:有些保健品生产商为了利润,会把本不属于其产品主要功效的说成是其产品的全部功效,于是就有了某某生动的例子。而我为能延续朋友生命的心切,就希望这“生动的例子”能在朋友身上再现。当事实与愿望产生距离时,怀疑与愤恨不断升级。所以,我们在看广告、听广告的时候,要进行分析!特别是药品、保健品的广告,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前段时期,由于“非典”肆虐,许多保健品打着能防治非典的旗号大做宣传,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做出适时的反应:“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批准过任何一个具有防治非典功效的保健品。”以帮助那些“追广告族”理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