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0期

糖尿病患者别太“忧郁”

作者:曲 伸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血糖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紧要。
  在门诊,我们经常碰到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病时间和情况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也会迥然不同。有的患者患病后抱定"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心情舒畅,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血糖控制得很好,工作生活丝毫没受到影响,许多并发症也被拒之门外。而有些患者却怨天尤人,整天唉声叹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服药不按时,东求偏方西求秘方,结果病越治越多,夏天伤风冬天感冒,真正成了一个"药罐子"、"病秧子",不光多种慢性病缠身,而且早早远离了正常的生活和健康的交往,抑郁症也就不期而至。
  通俗的讲,抑郁就是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心境和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无欲、无求、无望,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对任何事情都往坏处想,最终会丧失生活的勇气,走向绝望。长期抑郁就是抑郁症。
  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家族史与抑郁的发生有关,而糖尿病的程度、病程以及并发症的轻重也是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情绪障碍的存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为抑郁可能诱发或促发躯体疾病,加重躯体疾病的痛苦,并引起原发疾病的加重。如果确诊为抑郁障碍,不论其原发还是继发,均应给予抗抑郁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对本身的情绪改变引起重视,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治疗,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抑郁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监测,首先对糖尿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它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伴随人的一生,但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它是完全可以与人类相安共处的。其次好心情可以使体内的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保持血糖的平稳;而心情不佳,情绪不稳定,使人体不断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升糖激素的升高,不但使血糖升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神经功能紊乱和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饮食量的控制和膳食成分的合理搭配,适当的运动还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睡眠改善,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进入良性循环。另外,糖尿病本身由于某些神经肽的改变和高血糖及糖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抑郁症的发生也会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产生自卑心理,不要封闭自己,而要更多的融入正常的生活,多与人交流。
  严重影响生活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必要时应配合药物的治疗。目前应用较多的抗抑郁药物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和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等3种。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这是最早发现的抗抑郁药,由于有严重的副作用,目前已基本被三环类抗抑郁药所取代。
  
  三环类抗抑郁剂 这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药物,以丙米嗪为代表,其他较常用的还有氯丙米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此类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情绪,还有镇静作用,对失眠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杂环类抗抑郁药的问世,使抑郁症病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包括:①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马普替林、路滴美)为代表,不仅有抗抑郁作用,镇静作用也较强,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副作用小。②不抑制胺摄取药:以米安舍林为代表。此药有镇静、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对抑郁情绪、焦虑不安、自杀倾向、躯体化症状及失眠有效。副作用小、安全性大,适用于老年病人。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这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有氟西汀(氟苯氧丙胺、百优解)、帕罗西汀、氟优草胺、舍曲林及氨肽氟苯胺等5种。针对性强,副作用小,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树立信心,远离抑郁。须知糖尿病伴发抑郁症,完全可以通过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而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每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每周六上午有肥胖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