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1期

“世界糖尿病日”探源

作者:李广智




   公元2世纪,罗马医生阿莱泰斯对糖尿病作了如下的描述:“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患者溶化的肌肉和肢体流入尿中,患者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如开了闸门的渡槽。患者的生命是短暂而痛苦的......如果让患者禁水片刻,他们的嘴会变得异常炙热,身体会变得干枯,内脏好像会被烧焦,患者会反复出现恶心、疲劳、烦渴,过不了多久,患者就会死亡......”
   1923年胰岛素问世、使用以前,糖尿病像妖魔一样,疯狂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面对这旷日持久的大浩劫,人类只能束手待毙。在那时,糖尿病等于死亡,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4.9年。
  
  胰岛细胞与胰腺内某些物质的发现
  
   1869年德国医学院一位叫朗格汉斯的学生在胰脏中发现了一些星岛状的细胞,命名为朗格汉斯细胞(即现在的胰岛细胞)。当时只知道这些细胞不会分泌消化液,其他则一无所知。
   1889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将狗的胰脏摘除后,狗就会发生糖尿病。当初他们认为,狗可能是由于缺少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而发生糖尿病。可是,当他们保留狗的胰腺,而只是将狗的胰腺管结扎,使消化液不能分泌到肠道里的时候,却发现狗并不发生糖尿病。由此他们推论:胰腺内一定存在着一种可能制约糖尿病发生的物质......
  
  班廷和胰岛素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初,有一个年轻的加拿大外科医生挺身而出,“上下求索”,寻求征服糖尿病的“法宝”,他历尽艰辛,终获成功。这位勇敢的先驱者就是费里德里克·班廷。
   班廷1891年11月14日出生在加拿大的阿里斯顿。他18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多伦多医学院。在医学院里他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他的目标就是将来当一位名医。
   班廷大学毕业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前方急需医生,他应征入伍了。在欧洲战场上,班廷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挽救了许许多多士兵的生命,而他自己从前线回来时,胳膊上却带着一块很深的弹伤。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加拿大,先在多伦多儿童病院当了半年住院医生,后来又在安大略州的小镇伦敦城里挂牌开业。和平时期,外科手术很少,开业28天班廷才等来第一个病人。一个月下来,账本上一共才挣了4美元。为了糊口,他在安大略医学院找了一个实验示范教员的临时工作。
   班廷对待教学很认真,每天晚上都在宿舍里十分用心地备课,他力图把实验示范课搞得尽可能深刻、有趣。就在1920年10月31日的凌晨2点,班廷一直在思考医学文献上记载的糖尿病与胰脏的作用存在着某种关系的问题,久久不能入眠。他推测在健全的胰腺中是否暗藏着某些特殊的物质,它能够促进糖分的新陈代谢。一旦失去了这种物质,代谢作用就要受到阻碍。班廷好像悟出了一些道理:能不能将狗胰脏的导管扎住,使胰脏退化,这样可以使胰岛细胞不受消化液的影响,从而提取仍然健康的胰岛细胞,来使已经全部切除了胰脏而得糖尿病后行将死亡的狗活下去呢?他立即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结扎狗胰管:6~8周待其退化;将剩余部分取出进行提取。”
   这个新的设想让他十分兴奋,几经周折,班廷找到多伦多大学生理系的麦克劳德教授,以求得这位有名的糖代谢权威的支持。经过多次努力,麦克劳德教授终于允许他在大学暑假期间来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两个月,并为班廷提供了10条狗,其余的材料自备。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一个名叫白斯特的学生做助手。
   在阅读了大量有关糖尿病、胰脏以及知名研究者们如何想尽方法仍未能挽救糖尿病患者的书籍资料后,班廷开始了科学实验。然而实验的进展并不顺利,仅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由麦克劳德教授提供的10条狗中就有7条在切除胰脏和结扎胰导管的手术中死亡,而且重新买进的狗也因感染或手术创伤等原因相继死亡。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班廷的信心,他和白斯特互相鼓励,吸取失败的教训,决心从头开始。经过不懈的努力,实验终于有了重大的进展。他们在10条因手术而患上糖尿病的狗身上,共注射了75次以上的胰岛提取液,终于发现有一条狗的血液含糖量有了明显的下降,下降到了0.1。这个数字比一条健康狗血液中的含量多不了多少。
   经过反复实验,班廷和白斯特终于发现胰岛提取物具有维持糖尿病狗生命的作用,他们给它取名为“岛素”。然而,为了维持1条狗的性命,却用了5条狗的胰脏,这就等于杀死5条狗使1条狗活命,这太不合乎人情。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岛素而又不杀死狗呢?班廷想到了屠宰场。不久,他和白斯特从屠宰场带回了9只牛的胰脏,决定从中提取可贵的岛素。他们懂得,酸化酒精能抑制对岛素有破坏作用的消化液,因此用酸化酒精来处理牛的胰脏,从而提取所需的岛素。当他们将这些液体注射到一只已经出现糖尿病昏迷的小狗身上时,奇迹发生了。头几滴液体注入狗的体内,昏迷中的小狗有了反应,血糖也开始下降。当液体注射完毕,世界上第一只从糖尿病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的小狗站起来跑开了。从牛的胰脏中取得的“神奇液体”,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胰岛素。1921年12月30日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而揭开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新篇章。
   1922年1月,班廷第一次使用从牛胰腺中提取的胰岛素,对一个患糖尿病两年、已被医生放弃治疗的男孩进行治疗,结果“药到病除”,这位叫路德(Ryder)的6岁男孩病情立即好转,不久“痊愈”出院。路德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活到1993年,享年77岁。
   全世界为这个划时代的医学成果而欢呼,庆幸人类发现了对付这种可怕疾病的药物。班廷和麦克劳德也一同荣获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世界糖尿病日”的确定”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了纪念伟大的医学家班廷和他的同事们于1921年10月发现并成功地提取了胰岛素,为大大减少糖尿病的病死率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1991年起将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命名为“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WDD)。在每年的这个日子,世界各国都开展大规模的糖尿病知识的宣传,以此提醒人们注意目前正在不断增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在1996年还设计了糖尿病日的永久性标志,它是由人们熟知的阴阳图案构成,象征着糖尿病综合疗法各环节和治疗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含义。
   纪念WDD主要是为了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遗憾的是在人群中真正了解糖尿病知识的人为数很少。约有半数的人群尚不能说出糖尿病的症状,约50%~80%的糖尿病患者对他(她)们自己的糖尿病病情还是不清楚的。
   IDF希望全球社会各阶层,包括个体、保健人员、政府官员等均应对糖尿病有充分的警觉。现实是,任何人、任何年龄、在任何地点,均存在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
   自1994年和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在IDF、中华糖尿病学会、各省市糖尿病学会或内分泌学会的组织和协调下,每年均大力展开了WDD的纪念活动,主要通过报刊、宣传资料、广播、电视台、大型糖尿病咨询活动、热线电话以及学术讲座等。以上海为例,在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会的合作下,每年进行大型糖尿病义务咨询,每次约有2 000名患者,包括少数1型患者参与。自1997年开始,上海市卫生局也将糖尿病的防治作为非感染性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关心和组织纪念世界糖尿病日的活动,必将使今后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效率更高。
  
  
  历届“世界糖尿病日”主题:
  
   WDD不仅有正式的纪念日——每年的11月14日,而且每年均有它的主题和会标。
   1991年 糖尿病走向公众
   1992年 糖尿病:一个涉及所有国家的所有年龄人的问题
   1993年 成长与糖尿病
   1994年 糖尿病与年老
   1995年 糖尿病和教育 降低无知的代价
   指由于对糖尿病不了解,血糖和代谢控制很差,最后会引起心肌梗死、中风、尿毒症、失明和截肢等严重并发症。会标中的糖尿病患者正在有序运用控制血糖所需的5个手段(小球),即饮食调节、合理运动、药物、血糖和尿糖监测以及糖尿病教育,其中教育是关键。
   1996年 胰岛素与生命
   会标中的太极图表示控制糖尿病需要病人、医护人员、家属和朋友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自1997年以后每年的WDD会标与1996年同,只需更改图中的年份。
   1997年 全球的觉醒:关键是提高生活质量
   1998年 糖尿病和病人的权益
   1999年 糖尿病的支出
   2000年 新世纪中的糖尿病与生活方式
   2001年 努力减轻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造成的负担
   2002年 糖尿病与你的眼睛: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2003年 糖尿病与肾病
   2004年 糖尿病与肥胖
   2005年 糖尿病与足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