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2期
胰岛素抵抗剖析
作者:李广智
出现胰岛素抵抗时,为保证体内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人体正常的胰岛B细胞往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弥补单位数量胰岛素降糖能力的不足,从而保证血糖水平正常。久而久之,B细胞功能受损,则胰岛素的分泌代偿能力下降,就会出现糖耐量低减,甚至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
最近几年,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沿用了20年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新标准强调以病因学为基础进行分类,并用“胰岛素抵抗”一词对2型糖尿病重新进行定义: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两种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在理论和学术上给予充分肯定。
胰岛素抵抗——多种疾病的祸根
随着对胰岛素抵抗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胰岛素抵抗不但能够造成糖尿病,而且也是发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
目前已经有更多的研究表明,虽然严格的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地降低眼睛、神经、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不能阻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这就预示着除了高血糖之外还有别的因素在侵蚀着糖尿病人的身体。胰岛素抵抗不但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还与十余种代谢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中心性肥胖、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等等,胰岛素抵抗是这些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人们把这些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各种疾病的总和,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怎样防治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大多数是肥胖者。要改善胰岛素抵抗,要先治胖。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孪生姊妹。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细胞会分泌许多新的激素,如脂联素、抵抗素和瘦素等,这些激素“干扰”了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一系列反应,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肥胖者过高的血脂可能沉积于胰岛B细胞,产生“脂毒性”作用,使胰岛B细胞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发生“凋亡”。同时,胰岛素抵抗又会使人体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又反过来引起肥胖。
预防胰岛素抵抗的最好方法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平衡膳食、戒烟限酒、心情舒畅”,预防肥胖,“减肥不如防肥”(《家庭用药》杂志2003年第3期第8页)。
药物方面可以选择胰岛素增敏剂,如目前上市的罗格立酮、匹格立酮等,这些药能激活一种控制糖脂代谢的总开关——转录因子。这种转录因子叫做“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一个很长的名字,其简称为PPARγ。PPARγ这个总开关被打开之后,糖尿病患者体内降血糖的能力变得十分高强,因而使得难治性糖尿病的治疗易如反掌(《家庭用药》杂志2002年第4期第22页)。马来酸罗格立酮片(文迪亚)可使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期和无排卵型的妇女恢复排卵,女性患者如不注意避孕,则有妊娠的可能。需要提醒的是,胰岛素增敏剂只是使机体细胞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仅在胰岛B细胞功能尚存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不宜用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病人。
二甲双胍虽是个老药,且价廉效高,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推荐。服法是:500毫克一日3次,或850毫克一日2次,饭中或饭后服用。但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高于15毫克/升,糖尿病严重失调(如酮症酸中毒),肝功能衰竭及心功能衰竭的病人禁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大便稀薄及腹泻等,见于用药初期,尤其是空腹时,乳酸性酸中毒偶见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