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睡眠!健康的选择

作者:施 明




  
   对人体健康而言,良好的睡眠犹如一个人正常的饮食、呼吸一样重要。我们在失眠专科门诊常常可见很多失眠症病人既受失眠困扰,又摆脱不了对镇静催眠类西药的依赖,非常痛苦。
  
  失眠症的诊断
  
  失眠,中医古籍记载称“不寐”,其内涵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本一致。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现象,认为睡眠与觉醒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是人与自然协调一致、赖以生存的生理规律。这个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害。
  人体对睡眠的要求,一般轻壮年一夜睡7~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3小时,老年人减少1~3小时。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醒一次,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不梦少梦,不是多梦或恶梦;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或易受环境干扰、惊醒,这是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清晨6点,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清晨5点,儿童为晚8点~清晨6点。这样的睡眠时间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长期违反这个规律就会发生失眠。
  失眠的主要表现:上床难以入睡,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恶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这样的睡眠状况,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且白天其他不适症状不明显,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可称失眠。失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干扰因素引起,出现一时的卧床难眠或间断多醒、早醒等症状,是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失眠一般经过自身精神或生活上的调节,不需服用什么安眠药物,于数日后可以自动恢复正常睡眠。
  如果出现上述某种失眠症状,持续时间两周以上,并有头晕胀痛、心慌心烦等症状,明显影响白天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时,才是一种疾病的表现,称为失眠症。失眠症发病也有轻、中、重程度不同,因此,对失眠症的诊断需要有一个量和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才能作出相对比较客观的判断。
  
  失眠症的病因
  
  我们曾对1993~1996年在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失眠症专科门诊就诊的1 812例失眠症病人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当今失眠症的发病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其中因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失眠者占55%以上,这很值得重视。
  因此,患了失眠症不要盲目紧张,首先应自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诱发的。临床医生在诊治失眠症时,病史询问中必须重视失眠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调查,才能针对不同诱发因素作出正确处理。
  我们发现,当今失眠症临床证候表现确实与过去文献记载的不同,其临床证候表现特点有“六多六少”:精神亢奋者多,精神衰弱者少;气血旺盛者多,气血虚弱者少;无外邪感染者多,有外邪感染者少;中壮年人较多,老年人较少;因精神情志因素+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多,单纯因体质因素先天不足神经衰弱者少;实证者较多,虚证者较少。
  
  中医药治疗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患者常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惊吓或因其他躯体和精神疾病而诱发,临床表现以入睡困难或早醒、或间断多醒、多梦,甚则通宵难眠为特征。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乃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所以上述证状中医辨证均属肝气偏旺的一种表现,肝木偏旺而上亢脑络,则头晕或胀痛;或肝郁犯心,则心慌、心烦、口干、口苦;或肝郁犯胃而胃失和降,则嗳气、泛酸、恶心;或肝亢肾虚,则耳鸣或脑响、腰酸乏力、尿频难控等,甚至多脏腑功能紊乱,使临床症状多样化、复杂化,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五脏皆有 “不寐”之象。我们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常从肝论治,以治肝为中心,兼顾调理其他脏腑,同时配合服用落花生枝叶制剂,往往能获良效。
  对镇静催眠类西药有依赖的患者,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逐步递减西药的方法,最终彻底摆脱催眠药。对镇静催眠药,我们的看法是偶然服用帮助睡眠可以有效,长期依赖利少弊多。
  
  康复和预防
  
  忌乱投医、乱服药、滥用保健品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几天失眠是难免的,只要排除诱因,及时注意调整、休息、补充睡眠,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恢复。不要一见失眠就害怕得其他重病,立即服安眠药。如果失眠持续两周以上,并出现白天明显不适症状,甚则影响工作或学习,可去正规医院失眠专科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药。服药首选应以中药为主,一般副作用较少。
  治疗效果及时巩固
  就医服药见效后,不要认为病情已愈,立即恢复原来紧张的工作,或又进入原来的一种精神环境、生活环境,往往易于使失眠症复发,最好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工作环境过渡一下,使之能巩固一个阶段,这样才有利于减少病情的复发。
  生活要有规律
  最好是10点钟以前睡觉,早上6点起床。这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睡眠时间,中午有可能再睡一刻钟到半小时,就更好。
  饮食清淡
  少食海味佳肴,加食些杂粮。特别是老年人、50岁以上的女同志、40岁以上的干部和企业经理等尤须注意。
  适度体力活动
  “体脑并用,精神乃治”,即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适应,二者不能偏废,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青少年体质和精神的锻炼十分必要。
  提倡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不为迷信、金钱万能所诱惑,远离各种人生误区。
   (作者每周一、四上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周三下午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老中医专家门诊部有失眠专科专家门诊)
  
  相关链接
  
  失眠五因素
  体质因素即指个人体质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较敏感,人比较聪明能干,责任心较强,遇事易于多思多虑等。(占3.5%)
  精神心理因素包括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担心惊吓等。(占55.9%)
  疾病因素包括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病、内分泌疾病、慢性咽炎、呼吸道疾病、颈椎病、抑郁症、焦虑症等。(占16.4%)
  环境干扰因素如房屋拆迁、迁入新居、环境改变、上三班、经常出差、马路边住房等。(占3.6%)
  药物副作用如某些抗生素、扩血管药、激素、抗精神病药、抗痨药等。(占1.3%)
  另有19.3%失眠症患者不愿暴露诱发因素。
  
   施明
  现任中国睡眠研究会临床和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等职。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擅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抑郁症和焦虑症以及戒除对镇静催眠类西药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