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医学分科与全科医学

作者:杨秉辉




   医学本是古代人们在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治病经验。后来有了文字记载,可以传播,使有些人突破自身经验的局限,学习了别人的经验,掌握了许多治病的办法并为人治病,于是便成了一名医生。 医生原本并不分科,内、外、妇、儿各科都看,这样持续了几千年。
  
  医学分科的由来
  
   17~18世纪,欧洲战乱频仍,大量的伤员需要救治,于是逐步形成了善于结扎止血、缝合伤口的外科医生。当然与之相似的是有人善于调经、助产,于是形成了妇产科医生。其他用药物治病的医生,便是内科的医生了。到了20世纪,随着麻醉、输血、抗菌等技术的发展,外科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致上是在20世纪的30~40年代以后才逐步形成了脑外科、胸外科、腹部外科(即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而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催生了心脏内科,胃肠X线检查促成了消化内科的发展,由于结核病的流行造就了肺科.......直到20世纪的70年代由于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才有了肾脏内科,而免疫科的发展则更是近20~30年的事了。
   医学从不分科到分科,当然是一个进步。分科治疗的结果形成了许多专家。这些专家对于治疗某一类疾病或某一种疾病有丰富的经验,治疗起来得心应手,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促成了许多人的健康。
  
  分科太细带来的问题
  
   首先是许多疾病初发的症状比较相似,比如腹痛,可能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应该请内科消化病科医师诊治,但也可能是肠梗阻需要由外科医师处理,甚至也有可能是宫外孕,那就要由产科医师来诊察了。说不定还可能是胸部的疾病反射到腹部让病人感到腹痛。心脏膈面的心肌梗死就常常表现为腹痛,有时还伴有呕吐,若由经验不多的消化病科医生处理便有可能误诊。
   其次,现在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甚至需要终身的医学照顾,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生活指导、并发症预防、心理调节、家庭教育等等已经不是医院里的高血压、糖尿病专家所能包揽的了。
   再次,现代医学过多地依赖各种化验 检查、器械检查,有时甚至需要作一些侵入人体的、多少也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不但花费许多医疗费用,而且手续繁杂,使医疗缺乏可亲近性。当然,在家庭中也无法实施。
   还有,病人生病后往往“病急乱投医”。即使上网查询,病人也无法判断哪一位专家更适合他。若要申请医疗费用资助,又当如何办理?所以即使疾病诊断明确,病人也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进入专科医疗的程序中去。
  
  全科医学的由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了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学或称家庭医学,是集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及社会医学大成的医学体系。全科医学看病不分科,其实质是给病人以全面的医学照顾,包括病人的身心两个方面,还包括动员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帮助病人康复。如果需要,给病人以终身的医学照顾。从事全科医学服务的医师在英国称为GP,即全科医师。在美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则称为家庭医师。
   全科医师用他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他对病人的仁爱之心为病人服务。全科医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服务的单位是家庭,服务的范围是社会。全科医学给予病人的是全面的、持续的、可亲的医学照顾。所以一旦兴起,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政府欢迎是因为全科医学可以大大地节省医疗费用。因为事实上大量的医疗问题都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在家庭中由医师们来解决,其实并不需要作复杂的检查和特殊的治疗。这就必然带来医疗费用的节省。即使是严重的病症,活跃在社区医疗第一线的全科医师能及时地发现、及早地将病人转向良好的专科医疗,也是节省费用的关键。所以有人称全科医师是医疗保险的“守门人”,这话不假。
   人民大众也欢迎全科医疗。因为全科医疗提供的是全面的、持续的医疗照顾。特别是它的可亲近性:全科医疗提供的是一种充满人性化的医疗,除了方便、简化,关注病人生理、心理的问题外,还包括关注病人多方面的需要,如将病人导向有效的专科医疗、帮助有需要的病人获得社会医疗资源的救助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大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国的疾病谱已经明显地向发达国家转化,大量的慢性疾病、心身疾病乃至由环境、社会因素导致的疾病已非单一的生物学的专科医疗所能解决,全科医疗在我国也已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兴起。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科医学,使得全科医学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医学从不分科到分科是一个进步,从分科到提倡第一线的全科医疗也是一大进步。当然今天的全科医疗已与科技不发达时代不分科的医疗不可同日而语。“螺旋式前进”本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