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
作者:孙卓君 张婷婷
受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导致不孕。因而不孕的病因也较复杂。在不孕症患者中,估计10%~30%有免疫因素参与,此称为免疫性不孕。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主要有抗精子免疫性不孕和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两种。但对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目前尚无理想的检查及治疗方法。中医借鉴西医对免疫性不孕病因病理研究的理论观点,从中医角度出发,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肾与冲任的病变是不孕症的主要病机。因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肾与冲任病变则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对导致肾与冲任病变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因经期、产后,血窦正开,房事不节,感染邪毒,邪毒内侵胞宫冲任,或肾虚冲任不充,精不循常道而成精邪,与血相搏结,内扰气血,使冲任、胞宫气机失调,失去纳精之力。临床常见肾阳不足,肾阴亏损,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等病机。
目前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有两种模式:一为辨证分型治疗,二为专方中药周期治疗。
辨证施治
1. 肾阳不足证
主证:婚后不孕,月经后期或闭经,经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肢冷,性欲淡漠,舌淡苔薄白,脉搏沉细。
治则:温肾助阳,活血调冲。
方药:淮山药12克,鹿角片12克,熟地10克,肉桂3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12克,灵芝9克,红花9克。
若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小腹坠胀,可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若见胸闷泛恶,带下量多,加苍术9克,制半夏9克,制南星6克。
2. 肾阴亏损证
主证:婚后不孕,月经先期或后期,经闭,经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午后颧红,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沉细数。
治则:滋肾益精,活血调冲。
方药:女贞子9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9克,生地10克,菟丝子12克,龟板9克,枸杞子9克,鹿角胶9克,白芍10克,麦冬9克,丹参9克,桃仁9克。
若见潮热盗汗,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胁肋隐痛,可加沙参9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桑椹子15克;若见腰背冷痛,大便溏薄,可加熟附子9克,巴戟10克。
3. 气滞血瘀证
主证:婚后不孕,月经周期延后,或闭经,经量少或多,经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胸胁胀痛,舌暗或瘀点,苔薄脉涩。
治则:理气活血,调理冲任。
方药:当归10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枳壳12克,赤芍10克,丹皮9克,制香附12克,郁金12克,益母草30克,乌药9克。
若见下腹冷痛,得热则减,加小茴香3克,干姜3克,延胡索12克,肉桂3克;乳房胀痛,加川楝子9克,柴胡9克。
4. 湿热下注证
主证:婚后不孕,经行小腹疼痛,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或赤白带下,胸闷烦躁,纳呆,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湿,活血调冲。
方药:当归1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苡仁12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桃仁9克,丹参9克,赤芍10克,野菊花15克。
专方结合周期给药
中药周期治疗是妇科常用的调经方法,在免疫性不孕的治疗中也被采用。
有学者认为免疫性不孕与阴阳消长的月经节律有关,因而主张依据月经周期中阴生阳长及其转化的特定时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高阴阳消长的水平,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因而拟定专方,从经后期到排卵期前,宜滋阴来抑制抗体,当用中药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9克,甘草5克,丹皮9克,钩藤12克,地黄9克;到排卵期,宜在前方基础上加用仙灵脾12克,菟丝子12克,丹参9克,郁金12克等助阳药及行气调血之品;排卵后,宜用助阳来抑制抗体,当用中药鹿角片12克,仙灵脾12克,党参20克,丹参9克,白芍12克,川芎9克,菟丝子12克,补骨脂12克。
(孙卓君主任医师每周一、二上午有专家门诊;张婷婷副主任医师每周五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