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6月6日——全国爱眼日溯源

作者:邱庆华 王文莹




  导致眼睛失明的不仅仅是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对健康明亮的眼睛造成潜在威胁的还有糖尿病、弱视、屈光不正等,因为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视力下降,这些“眼睛杀手”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人们总觉得看不清楚可能是因为近视,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没有必要到医院去检查,随便配副眼镜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对眼睛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眼睛是非常敏感的器官,容不得一粒沙子,发现不适应该及早诊断。
  
  眼病防治 刻不容缓
  
  据统计,我国约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者600余万,其中14岁以下的盲童约29.6万。另外,儿童斜弱视者1 000万。屈光不正患者发病率更高,约占人口的34%,高达数亿人。而且,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学生近视率20%~30%,中学生50%~60%,大学生超过70%。由于近视眼可引起许多致盲的并发症,且随屈光度数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增加,因此其潜在的危害性更大。同时,都市化导致的视觉环境的改变,还使“视频终端综合征”的发生大量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一些眼病患者的恢复。
  
  全国爱眼日探源
  
  为了唤起广大民众防治眼病的意识,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教授王延华、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徐广第、天津医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室教授耿贯一和天津和平医疗教学服务部技师董坚等四人首倡建立“全国爱眼日”,并在天津召开“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在他们四人联合撰写的《建立全国爱眼日倡议书》中,大力倡导树立全民爱眼意识,积极开展眼病的社会性防治工作。号召广大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制镜界及各有关行业人士都积极团结行动起来,共同参加到这一符合“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爱眼活动中,把爱护眼睛,保护眼睛,造福人类的社会活动,作为全民活动而广泛地开展起来……
  随后,京、津、沪等大城市先后举办了颇见成效的爱眼宣教活动,建立爱眼日的倡议书得到各界人士纷纷赞同,共同倡议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中央各有关部门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1996年1月19日,卫生部等12个部委在《关于开展“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中将每年的6月6日确定为全国爱眼日。从此以后,“首届全国爱眼日”让1996年6月6日成为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无病防病 有病早治
  
  人类在出生后不久便可以睁开眼睛看世界,直到生命的终止。人眼的发育兴衰也经历了婴幼儿、少儿、青少年直至中老年等几个阶段。年龄增长后,身体就会发生变化,眼睛视力也不例外。定期眼睛检查是保护眼睛的最佳办法,也是最容易的预防措施。许多对眼睛有危害的疾病如果能及早发现,都可以治疗或延缓发病。如果我们时刻关注眼睛健康,应当留意自己的视力变化,当眼睛受到任何形式的伤害时积极与眼科医师联络。如果能在各个不同时期留下相应的医学检查数据,建立起系统的个人眼视光档案,医生就可以全面了解病情、制定出最佳矫正治疗方案。
  知病才能防病、治病。无论是早期的防治沙眼宣传,还是近年的白内障科普,都对提高自我眼保健意识和能力、唤起公众的防盲治盲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视力残疾者,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5左右。专家指出,如果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全球盲症中约有80%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2020年消灭90%以上可避免盲(包括沙眼,白内障,低视力和屈光不正等),让人人拥有看的权利。
  “我们所获得的信息75%~90%是依靠视觉系统所获得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享受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是眼科医生在“爱眼日”对人们的善意提示和良好祝愿。
  (丘庆华副教授每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
  
   历年爱眼日主题
  1996~2003年间八届全国爱眼日的主题分别是:
  首届予 “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第二届 “老年人眼保健”
  第三届 “预防眼外伤”
  第四届 “保护老年人视力, 提高生活质量”
  第五届 “动员起来,让白内障盲人重见光明。”
  第六届 “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
  第七届 “关爱老年人的眼睛,享有看见的权利”。
  第八届 “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