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心血管药物的经典治疗为何效果不佳?

作者:杨菊贤




  
  例一:一位40岁的营业员,由于被消费者投诉后遭扣罚奖金,心中不平衡,烦躁焦虑,坐立不安,恶梦后出现严重的心慌、气急、头胀、头痛,医院急诊检查的结果为:高血压(180/100毫米汞柱),心动过速(心率14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缺血性改变。经吸氧、输液,应用西地兰、倍他乐克等药物,数小时后症状缓解,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但在以后的一周内,夜间反复出现第一天类似的症状和心血管改变,一周的连续急诊令这位先生苦恼不已,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去了几个医院找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和检查,但多种药物治疗并不能终止这些症状反复发生。经心理检查诊断为急性焦虑症,交感张力亢进,儿茶酚胺释放过多所致阵发性高血压与窦性心动过速,经抗焦虑药物左洛复50 毫克/日治疗,一周后夜间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作终止。
  例二:一位42岁的女士,由于邻居起火受惊后,紧张恐惧,恶梦频发,逐渐出现面肌痉挛、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经治疗后面肌痉挛好转,失眠依赖安定类药物,但高血压和心动过速需用两种药物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检查发现患者的紧张恐惧未能缓解,曾应用抗焦虑治疗乏效,给予另一种抗焦虑药物赛乐特20毫克/日,加上松驰训练——生物反馈治疗一个疗程之后,面肌痉挛消失。
  例三: 一位54岁的白领职员张元(化名),体型偏胖,诊断为高血压已有5年余。近两年来劳累后出现胸闷和心前区隐痛,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轻度心绞痛。平时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并应用防治心绞痛的药物,基本不出现症状,能胜任工作和生活负荷。一个月前,其岳父因冠心病突发猝死。张元联想到自己与岳父同病,就产生紧张、担心和恐惧心理。他在睡梦中经常梦见岳父,老人家还对他说:“你才50多岁,不要这么早来见我。”睡梦惊醒后他常频发胸闷、胸痛,原用药物也变得乏效,加用硝酸甘油和保心丸等药,效果也不理想。
  经人介绍,他找我咨询。检查时我发现他在心前区贴满了消炎止痛膏,他说仍然不能止痛。经心电图等检测并未发现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据,因此认定张元虽有冠心病,但目前的胸痛的根源不在心脏,而在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我请他停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并改用解除紧张焦虑的治疗方法(生物反馈治疗)、抗焦虑药物赛乐特,并经心理开导,10天后他的胸闷胸痛症状终于完全缓解。
  点评:这三例分别表现阵发性或持久的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第1例的窦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40次/分,应用倍他乐克25 毫克后,心率即降至60次/分,停用一次药物,却又迅速上升至>100次/分。第3例还曾明确诊断冠心病,但应用经典的心血管药物后均表现效果不佳。究其原因,这三例分别是由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引发的心血管症状,应该认识心血管症状为其表面现象,本质却是心理障碍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平衡失调,仅治表象则效果不佳,只有抓住本质,矫正心理障碍,其心血管症状才能根本缓解。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心理科、心内科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