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由“白虎汤”谈到抗菌中药

作者:陈健民




  在抗生素尚未发现之前,国人依靠丰富的中药资源来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作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如生于公元142~210年的汉末名医张仲景,目睹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113方是治疗急性热病的临床总结,由于其疗效确切,至今还在沿用,如“麻杏石甘汤”治疗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白虎汤”治疗病毒引起的乙型脑炎等,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二方中麻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炭疽、白喉、痢疾、伤寒、大肠、流感嗜血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杏仁中苦杏仁油能杀死伤寒、副伤寒杆菌;石膏在骨伤科作为骨折外固定材料,但服用后在体内三磷酸腺苷作用下,有抗病毒作用;知母对痢疾、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革兰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从知母中提取的水溶性皂苷、黄酮结晶可抑制结核杆菌;甘草是作用较广的中药,它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水泡性口炎病毒、腺病毒Ⅱ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牛痘病毒等病毒,特别令人兴奋的是甘草皂苷可破坏和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增殖。
  
  抗菌效果稳定
  
  统计1 070种中药,有抗菌作用的中药412种,占38.5%。分析412种在传统中药分类中,如解表类、清热类、祛湿类、化痰类、理气类、理血类、扶正类等18类药中均可见到。由于细菌引起炎症,中医大多辨证为热证,故常误认为清热药有抗菌消炎功能。事实不然,412种属清热类的药仅64种,加上解表类药33种,共97种,仅占23.6%,还不到1/4。
  研究抗菌中药,首先,从解表清热类入手亦无可非议,但研究的范围应更广泛些。如大黄不仅仅有泻下作用,而且对10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亦知道其机理是抑制了细菌细胞核酸、蛋白质合成及其糖代谢。又如补气药黄芪,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11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止血药小蓟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痢疾、变形、大肠等10种杆菌有抑制作用;祛风湿药秦艽乙醇浸液,对炭疽、伤寒、痢疾、大肠等杆菌,以及葡萄、肺炎等9种球菌有抑制作用。
  当然,这类药的相当部分已制成中成药,如黄连素、鱼腥草片、抗炎灵、板蓝根注射液、苦胆草片、复方黄芩片等,已被人们所接受并大量使用。
  
  抗菌谱很广泛
  
  在具有抗菌作用的412种中药中,少则抑制一种细菌,多的可抑制16种。抑菌1~3种的有180种,占43.69%,4~6种132种,占32.04%,7~9种60种,占14.56%,可抑制10种细菌的中药有40种,占9.71%。如抑制7种以上细菌的有解表药中的麻黄、桂枝、白芷、木贼等;清热药中的知母、黄芩、黄连、黄柏、银花、连翘、红藤、四季青、冬凌草等;泻下药中的大黄;祛湿药中的独活、秦艽、茵陈等;温里药中的肉桂、乌药、荜茇、丁香、高良姜等;理血药中的小蓟、地榆、蒲黄、川芎、艾叶等;化痰药中的白芥子、瓜蒌、象贝、紫苑、远志等;扶正药中的人参、黄芪、白术、杜仲、当归、天冬、夜交藤等。此外,近30种不常用的中药,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如小胡椒、芸香草等。
  此外,肿节风可抑菌14种,大叶桉10种,黄栌12种。朱砂莲可抑菌9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最强,强于青、链霉素;罗锅底 (雪胆) 可抑菌4种,浓度为0.1微克/毫升时,效力与氯霉素相似 ;苦参抑菌与氯霉素相当;四雄蕊西番莲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特别对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仍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对抗生素已产生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蛇床子水蒸馏液仍有抑制作用。可见从植物药中寻药是大有可为的。
  
  抗菌兼抗病毒
  
  在412种抗菌中药中兼有抗病毒作用的有100种,占24.27%。如解表药中的麻黄、桂枝、香薷、苍耳子、辛夷、薄荷、菊花、柴胡等;清热药中的黄芩、黄柏、夏枯草、苦参、银花、赤芍、紫草、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白头翁、秦皮、败酱草、青蒿等 ;泻下药中的大黄、商陆等;祛湿药中的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茵陈、石韦等;化痰药中的杏仁、紫苑、银杏叶等;扶正药中的黄芪、扁豆、甘草、刺五加、淫羊藿、白芍、黄精、五味子、金樱子、诃子等。
  因此,在中医辨证处方中选用以上相应中药,对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者可取得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