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期
宝宝在长大
作者:许积德
满了周岁后,宝宝各方面的发展比较迅速,已会独走,能自己握杯子喝水,手的动作更为灵巧、协调;孩子已能叫“爸爸”、“妈妈”;但是体重及身高增长的速度比以前减慢。
发育、喂养
这3个月内每个月平均体重增加0.2~0.3千克,身长增加1.1~1.2厘米, “日长夜大”的现象不存在了,由于生长速度缓慢,一天的进食量在今后的几个月内不会增加很多。说话多数为不完整的单词句,用一个字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家长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境来猜测、判断。例如“车”,如果是手指一辆玩具汽车,那“车”是告诉家长这是车,也可能是要拿这辆小汽车玩,也可能要求家长推着小汽车向前跑。有的孩子满周岁了已经会叫人,有的孩子到15个月还不会说话,家长担心是否是聋哑儿。孩子能否说话主要与脑的发育是否正常、听力有否障碍以及喉部发音器官有否障碍有关。即使这三方面都正常,说话的早、晚也有个体差异,与训练有关。如果家庭中都统一说普通话或者一种方言,孩子学起来比较快;如果家庭中用多种方言说话,孩子学起来感到无所适从。女孩说话比男孩早。观察发现,学走路早的孩子说话相对比较迟;而说话早的孩子学走路比较迟。
辅食添加顺利的话,13~15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吃烂饭、面条及切成细小块的蔬菜和肉糜了。1~3岁幼儿的膳食要求既要有足够的热能摄入,而蛋白质、脂肪及糖类三者所提供的热能比例分别希望达到12%~15%、20%~30%及50%~60%。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的50%以上。一日餐次除了早、中、晚三餐外,上、下午各加一顿点心,每天要保证200~400毫升的牛奶或豆浆。
这月龄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对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吃得很多而造成积食。轻的积食仅诉胃部不适、胃口减退、睡眠不安,严重的当时就有呕吐。减食几天后才逐渐恢复过来。
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自6~7个月开始,婴儿两手已会拿饼干向口内塞,以后用手抓蔬菜吃,大约12~18个月时已能独自用匙自喂,当然场面狼藉,这在开始阶段是难免的。自己吃的时候,在小盘内少放一些,吃完后再添加。孩子自己吃有乐趣,他自己有饥饱感,吃饱了就不吃。家长不要去喂孩子吃,喂的过程包含着“强迫”的行为,容易造成双方的对抗。而且一旦养成喂饭的习惯很难改过来,因此,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要从小就抓。
预防疾病,计划免疫
此年龄阶段的常见病还是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病及肺炎。有时可以发生中耳炎及尿路感染。
中耳炎 多数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通过咽鼓管而引起中耳的炎症。表现为体温升高,不慎触及耳朵时疼痛、哭吵,如果不作耳镜检查很难确诊,直至耳道内有脓液流出,诊断才明确。一旦确诊必须彻底治疗。
尿路感染 尤其多见于女孩,穿开裆裤而不用尿布的情况下容易发病。女孩的尿道短,细菌容易进入尿道口而引起膀胱或肾盂的炎症,可以有高热、寒战、尿痛、尿急、尿频。取尿液常规检查及尿液培养可以确诊。明确诊断后要彻底治疗,否则变为慢性,治疗较困难。
这年龄阶段没有国家规定的疫苗要接种,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下列几种疫苗的接种:
甲型肝炎疫苗 是预防甲型肝炎的。国产的为减毒甲型肝炎疫苗,适合于1岁以上的小儿,只需免疫接种1次;进口的为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需接种2次完成全程免疫。
水痘疫苗 是预防水痘的。凡是没有出过水痘的小儿均可接种,但是常规接种的年龄为12~18个月。
生活护理
1.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孩子的生活日程安排要有规律性,晚上不宜睡得太迟,否则会影响身高的增长。
2. 多与孩子接触、讲话交流 现在孩子说得词汇逐渐增多,家长可以指着画册上的图教孩子说话,“这是马”,“这是猫”。简单的词可以教孩子发声,短句可让孩子先听。千万不要用重叠字,如“饭饭”、“菜菜”、“灯灯”等,否则可能会造成孩子今后的口吃。
3. 训练站、扶立、独走 会爬以后,就用手抓住东西“向上爬”,达到站立,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刚开始扶着站立时有时足尖着地,有时足跟放平,经过孩子自己反复的试验,觉得背挺起来、足跟放平最适宜。学会独走之前,先要训练独站。然后先扶着物体走,最初如蟹一样横行,没多久就改为直走。在学步走的过程中难免要摔跤,这种小挫折不会给学走路造成很大影响。小儿独走的年龄多数在1岁到1岁半阶段,但个体的差异很大,这取决于肌肉的力量、平衡协调的能力和孩子的个性,其中个性对学走路的影响最大。
4. 依恋 依恋是婴儿寻求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的身体联系的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依恋的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依恋是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可以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
从依恋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第一阶段,为最初的3个月内,没有依恋的表现,婴儿对任何人的反应都一样;第二阶段,为第4~6个月,对人有选择的反应阶段,对熟悉人表示亲热,而对陌生人冷淡,甚至恐惧;第三阶段为7个月~3岁,积极的寻求与专门的照顾者接近,依恋的对象好像是婴幼儿的安全基地,随着年龄的增加,独立自主性的加强,依恋的程度逐渐减少,3岁以后不一定对特定的人产生依恋。
按照依恋的分型,可以分为回避型、安全型及反抗型。多数属于安全型。这类小儿与父母一起来能安逸地玩玩具,对陌生人比较敏感。平时他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但当母亲离开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重新回到身边时,他会立刻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例如抱一抱,但情绪很快会平静下来,早期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婴儿养成对自己父母和同伴的信任感,并且具有积极的探索能力。
但是目前有的小儿出现过分依恋的现象,例如2~3岁的孩子,如果母亲外出,一定要同去,形影不离,否则大哭大闹,将来送托儿所、幼儿园会发生困难。为此建议家长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培养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建立自信,不要包办一切。从小应该与孩子分被、分床睡。平时接触成人的面要广一些,不要仅仅局限于父母亲。
婴儿体格发育参考值
体重(千克)(平均值) 身长(厘米)(平均值)
中国九市城区资料(1995年)
男孩:15月 8.48~12.92(10.70) 74.7~85.9(80.3)
女孩:15月 7.99~12.19(10.09) 73.3~84.5(78.9)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男孩:13月 8.5~12.5(10.4) 72.1~82.4(77.2)
14月 8.7~12.8(10.7) 73.1~83.6(78.3)
15月 8.8~13.1(10.9) 74.1~84.8(79.4)
女孩:13月 7.8~11.8(9.8) 70.1~80.9(75.5)
14月 8.0~12.0(10.0) 71.2~82.1(76.7)
15月 8.1~12.3(10.2) 72.2~83.8(77.8)
提醒家长
关于隐语 隐语又称“乱语”。1~2岁的小儿由于语词有限,但又很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常常说出一些成人听不懂的话,这些语言称为隐语。家长听到“隐语”时不要认为孩子讲话不清而加以训斥,否则会影响今后说话的积极性。
预防意外事故 会独走之后活动范围扩大,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例如窒息、中毒、外伤等等。家长要进行周到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