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期

核黄素与口腔-生殖症候群

作者:张欣文




  临床上有些患有睑缘炎、口角炎、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皮炎的病人,多次就医,经西医抗菌消炎治疗无效,或经中医清热化湿治疗也不见好转,反而症状越来越严重了,这种病可能与不合理营养引起的一种营养素——核黄素缺乏有关。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纯品为黄棕色针状结晶,味苦,水溶液呈黄绿色荧光。食物中的核黄素主要呈结合形式,即与磷酸和蛋白质等结合而成复合化合物。一般情况下,核黄素对热较稳定,但在日光或紫外光照射下,引起不可逆分解,故储存核黄素必须避光;核黄素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而在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因此,烹调肉类和各类食物时不宜加碱。
  
  核黄素缺乏症的表现
  
  机体中核黄素不足时,可引起物质代谢紊乱,将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缺乏病。主要表现有疲乏、伤口愈合不良,眼、口、唇、舌和皮肤的炎症反应,以及贫血等。
  (1)眼部表现:眼球结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增生、角膜水泡、角膜溃疡、睑缘炎、畏光、视物模糊、流泪等。
  (2)口腔表现:口角炎(口角湿白、裂隙、疼痛、溃疡)、唇炎(唇肿胀、开裂、溃疡以及色素沉着)、舌炎(舌疼痛、肿胀、红斑、裂纹及舌乳头萎缩,猩红舌、地图舌)。
  (3)皮肤表现:
  ① 脂溢性皮炎:常见于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如鼻翼、鼻唇沟、下颌、眉间、眼外眦及耳后、乳房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患处皮肤皮脂增多,轻度红斑,有脂状黄色鳞片。
  ② 阴囊皮炎:男性常可在阴囊两侧出现对称性红斑,覆盖灰色至褐色鳞屑或痂,也有的为湿疹或形成黄豆大小的丘疹,常有渗液、糜烂、脱屑、结痂、皲裂、皮肤变厚等变化。此等变化也偶见于女性阴唇。
  由于核黄素缺乏主要表现为口腔与生殖器官炎症变化,故有口腔-生殖症候群之称。
  (4)贫血:核黄素缺乏常影响铁在体内的吸收、贮存及动员,导致铁量下降,严重者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5)其他核黄素缺乏尚可影响生长发育;妊娠期缺少核黄素可致胎儿骨骼畸形。
  
  核黄素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膳食中核黄素总体含量不高,较易缺乏。动物性食品较植物性食品高,肝、肾、心脏、乳类及蛋类中含量较丰富。谷类、根茎类以及蔬菜水果也都有一定含量,但不同种类其含量相差悬殊。此外,收获、加工、贮存方法不同,含量可有不同。
  一般蛋、瘦肉、乳类是核黄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果膳食结构中这些食物比例过低,则以谷类、豆类为重要来源。谷类食物的核黄素含量随加工与烹调方法而异。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核黄素来源于粮豆类,但常因加工而有一定损失,如面粉出粉率由85%(富强粉)降至75%(标准粉),其核黄素含量则由0.07毫克/100克降为0.04毫克/100克,精白米中核黄素的留存量仅为糙米的59%;麦面制品加工中用碱可使所含的核黄素在加热时破坏。此外,淘米、煮面去汤均可使食物中的核黄素丢失。
  为防止核黄素缺乏,保障健康,一些国家常在粮谷及其制品中强化核黄素。我国规定可以按需要,强化核黄素4~5毫克/千克面粉(加工面包或饼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