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期
常用驱肠虫药
作者:汪宗俊
肠虫清(阿苯达唑,10×200毫克,12.50元) 有片剂与胶囊剂各100毫克与200毫克。成人治蛔虫及蛲虫病时,每日400毫克1次服用。2岁以上小儿治单纯蛲虫、单纯轻度蛔虫感染时,各取2片(每片100毫克)1次服用。成人治疗钩虫病、鞭虫病时,每次400毫克,一日2次,连服3日。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有些病人服用后,可有轻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凡对本品过敏者,孕妇、乳母及2岁以下小儿禁用。对急性病、蛋白尿、化脓性皮炎、癫痫等不宜应用。若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去医院治疗。
安乐士(甲苯达唑,6×100毫克,2.40元) 有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可供选择。成人治疗蛔虫、蛲虫感染,可每日取200毫克1次服用。成人治疗钩虫、鞭虫感染,每次取200毫克,一日2次,疗程3~4日。4岁以上儿童应用成人剂量,4岁以下者减半量应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特别是蛔虫感染较严重的病人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立即就医。孕妇、乳母、未满2岁的幼儿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除习惯性便秘外,不需服泻药。
另有肠虫净片(复方甲基咪唑片),成人在驱蛔虫时,一日服2片;驱蛲虫时,每日服2片。混合感染每次1片,一日2次。
驱蛔灵(哌嗪,100毫升,2.80元) 又称枸橼酸哌嗪、磷酸哌嗪或六一宝塔糖,常有片剂与糖浆剂。主要用于治疗蛔虫病,但对蛔虫所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和早期胆道蛔虫病也有效,还可用于蛲虫感染。
成人治疗蛔虫病,常用枸橼酸哌嗪,量为3~3.5克(或糖浆剂19~22毫升)睡前1次服,连服2日。小儿每次按0.25克/千克体重(糖浆剂0.6~1毫升/千克体重),一日量不超过3克(糖浆剂不超过19毫升),连服2日。
成人治疗蛲虫病,常用枸橼酸哌嗪量为2~2.5克(或糖浆剂12~15毫升)分2次服,连服7~10日。小儿每日按60毫克/千克体重(或糖浆剂0.3~0.4毫升/千克体重)分2次服,一日量不超过2克(糖浆剂不超过12.5毫升),连服7~10日。
成人治蛔虫病服磷酸哌嗪片(每片0.5克),常用量为5~6片,睡前1次服,连服2日。
儿童用量:年龄1~3岁,体重10~14千克,一次服2~3片。
年龄4~6岁,体重16~20千克,一次服3~4片。
年龄7~9岁,体重22~26千克,一次服4~4.5片。
年龄9~12岁,体重28~32千克,一次服6片,睡前一次服,连服2日。
本品毒性低,不良反应轻,偶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风疹块等,停药后很快消失。过敏者可发生流泪、流涕、咳嗽、眩晕、哮喘等。
对本品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或癫痫病人禁用。本品尤对儿童具有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若营养不良或贫血者应先予以纠正,再服用本品。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
抗虫灵(双羟萘酸噻嘧啶,12×0.3克×2板,6.00元) 有片剂、颗粒剂、糖丸剂、软膏剂供选用。
成人治疗蛔虫病,常用量为500毫克,一日服1次,疗程1~2日;成人治疗蛲虫病,一日按5~10毫克/千克体重,连服7日。
小儿治疗蛔虫病,一日按10毫克/千克体重,睡前1次服用,连服2日;小儿治疗蛲虫病,一日按10毫克/千克体重,睡前1次服用,连服1周。
少数病人服后会发生头痛、眩晕、嗜睡、胸闷、皮疹等,一般为时短暂。
对本品过敏者、孕妇及1岁以下小儿、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冠心病、肾病患者慎用。对营养不良、贫血患者应给予治愈,再用本品,但无需空腹,也无需导泻。本品与哌嗪作用对抗,不能合用。
以上4种药物为何能达到驱肠虫病的目的呢?
肠虫清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使之无法生存而死亡。
安乐士能直接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入,促使虫体内糖原耗竭,置于死地。
驱蛔灵具有麻痹虫体的作用,使其不能附着于人体肠壁,随肠蠕动而排出。
抗虫灵有麻痹肠寄生虫作用,可使虫体排出体外,不致引起虫体胆道梗阻,无需服泻药。
值得注意的是,深秋或初冬时节,于春季或夏季人们误食蛔虫卵已在人体内变成幼虫,且都聚集在小肠内,故这时服药驱虫是最佳时机,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