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心房也会“敲乱钟”

作者:宿燕岗




  60岁的老王已患高血压多年,最近2年来,经常突感明显心慌不适,每次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后症状缓解,未引起足够注意,也未到医院检查。数日前突然一侧肢体瘫痪且言语不清,家属急将其送到医院后作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中风,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房颤动,医生诊断为是由于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栓塞,罪魁祸首是心房颤动。老王本人及家属都后悔没有及早查出和正确治疗心房颤动,以至于酿成终身残疾的不幸。实际上,老王的病情是现在医院中经常出现的一幕。据最新统计表明,心房颤动在中国的患病率约0.77%,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80岁以上的人患病率高达8%,而心房颤动引起脑中风的发病率高达12%,照此计算,中国因心房颤动导致脑中风的患者已超过100多万。
  那么,心房颤动是怎么回事,如何进行治疗?
  
  正常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大家知道,心脏主要是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心脏像一个水泵,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机械收缩活动,将全身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泵到动脉中供应全身组织代谢需要。水泵工作前需要预先接上电源,同样,心脏机械活动前也需要电激动。我们的心脏并不需要外界提供电能,心脏自身有一个指挥心脏电活动的最高司令部,它就是位于右心房上部的称为“窦房结”的一个结构,它规律的发放频率为60~100次/分的指令,发出的指令经过心脏特殊的传导系统将冲动由心房、房室结传导到心室,从而引起心室激动、收缩,将血液由心脏排出到全身。这种正常情况下的心脏跳动节律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什么是心房颤动?
  
  当心脏出现各种疾病,尤其是累及心房的疾病时,心房的电、机械活动会逐渐变得杂乱无章,最终导致心房以350~600次/分的高频率蠕动,此时心房的蠕动状态医学上就称为心房颤动。此时的心房失去协调一致的活动,是一种无序的混乱颤动状态。当然,如果心室也变成如此高频率的活动 (称为心室颤动),则心室就不能将血液有效的排出心脏外,这是危及生命的临终前的心脏状态。幸运的是,心房在心脏实现其功能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心房颤动不会引起严重的心脏排血减少的情况。这也要感谢心脏传导系统中房室结的作用,它不允许所有的心房电活动都传导到心室(否则心室也会以350~600次/分的高频率蠕动,从而引起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只允许大约1/4~1/5的下传比例,因此,心房颤动时,心室激动的次数通常在90~180次/分左右。
  
  心房颤动会引起什么后果?
  
  通常会引起两种后果。
  1. 心慌:如上面所讲,由于快频率的心房颤动会不规律地、部分地下传到心室,因此心室的活动频率会变得很快而且不规则,此时患者就会感到心慌、胸部不适。
  2. 中风:这是心房颤动引起的最严重的后果,轻者会引起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重者可致命。据统计,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较无心房颤动者高出5倍。主要原因是因为心房颤动时心房的蠕动状态使心房中的血液流速减慢、淤滞,易在心房壁上形成血栓,后者会脱落下来随血流到达心室,再由心室将血栓排出心脏,如恰巧到达脑部,则会堵塞脑血管,使大脑局部缺血、坏死,形成脑中风。本文老王的病情就是这样发生的。另外,由于发生心房颤动会加重原有的心脏疾病,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出现气急、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
  心房颤动的患者如注意搭脉搏的话,就会发现脉搏除不规律外,尚有强度强弱不一的现象。心室收缩后将血液射向动脉系统,因此我们会在腕关节的大拇指侧触到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的搏动,这即称为脉搏。心房的收缩活动脉搏搭不出来,否则心房颤动时脉搏也要高达350~600次/分。另外,心房颤动时由于下传到心室的激动不规律,因此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的量就不一样。但射出的血液足够多时,就能引起脉搏的足够搏动并被我们触到,而当射出的血液不多不能使周围的动脉产生明显的搏动时我们就触不到脉搏搏动,但实际上此时心脏有一次收缩活动,只是我们不能通过周围动脉触到,医学上称作“脉搏短绌”,即脉搏次数小于心脏搏动次数。
  
  心房颤动有哪些治疗方法?
  
  目前的医学科学对引起心房颤动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弄清楚,因此还没有最佳的根治性治疗方法。现有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心脏导管射频消融、起搏器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病情及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来进行选择。其中,最广泛应用、经验最多的治疗措施仍然是药物治疗,这也是其他治疗方法的基础和补充。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