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失落的精神家园

作者:陈圣祺




  
  2001年3月的某天,浦东某住宅小区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住在62号301室退休的张老师煤气中毒已送往浦东东方医院。经过医护人员5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张老师终于转危为安,后又经过一个疗程的高压氧舱治疗才康复。
  冬春季节,因种种原因,城市煤气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张老师的煤气中毒却有别于其他。因为,那原是他蓄意制造、精心策划、脱离世俗、走向彼岸的“杰作”。
  
  爱妻因病去 空巢多寂寥
  
  张老师原来是一所高级中学的特级语文教师,40多年的教学生涯,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也使他有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他生活的全部意义似乎已与三尺讲台连在了一起。三年前,张老师退休回了家。几十年习惯了的生活,就像摆动的钟表一下子改变了方向或者停了下来,使张老师有一股说不出的难受。没多久,他就感到浑身的不自在,胸闷、气堵、厌烦、无名状想发火。为了排遣寂寞,张老师试图去培养自己的兴趣,譬如早上与左邻右舍的同龄人锻炼,参加什么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养花种草等。但是,没有多久就兴味索然。一年半前相濡以沫30多年的妻子,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使张老师的情感世界雪上加霜、彻底失望。自此以后,张老师几乎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人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远在美国的儿子几次来电,要接他出去散散心,张老师却提不起一点兴致。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张老师觉得与其苟且偷生、生不如死地活着,倒不如早点解脱来得痛快。于是,在一个夜静人深的夜晚,张老师紧闭窗和门,将家中的煤气阀门打开。也算张老师命不该绝,隔壁邻居的及早发现,才使张老师只是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而没有闯进去。
  许多人也许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张老师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我们深入他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原来张老师退休以后,一直难以适应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焦虑、孤独、情绪不稳,一年半前妻子的突然去世,导致了精神世界质的变化,使大脑内环境已经失衡的状态更加趋于严重,以致精神世界最终彻底崩溃,其结果是与老年期抑郁症攀上亲。
  
  退休变化多 心理需调节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并需要一定的精神支柱支撑。如果失去了精神支柱,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则与动物没有区别。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张老师,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的精神逐渐地与教学融为了一体,三尺讲台无疑是他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地方,满堂的学生也是他快乐的源泉,教学生涯似乎成了张老师安身立命的支柱。正因为如此,一旦离开了学校,在张老师的潜意识中产生了自己被逐出精神家园的哀伤。精神的失落,必然产生真空,如果没有相应的填充物,势必会产生绝望,悲剧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的了。
  我们每一个人要知道这样的生活哲理 :信仰与习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境遇的改变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只有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有滋有味和丰富多彩。退出多年的工作岗位,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新的生活,这是每一个离开岗位的人必然要碰到的现实问题。为此,未雨绸缪,早作打算是关键。对于生活中的不幸,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能因一时的不幸,就认为是世界的末日。实际上,如果张老师在认知上作一下调整的话,以后的生活仍然可以很有意义。譬如参与社区活动,将自己一生的教学经验作些总结,在有关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趁有充裕的时间看一些过去未曾读过的书,写诗作画,深入生活搞些创作也未尝不可。如果真正投入进去的话,用不了很久,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就会很快形成。遗憾的是,许多人总是用习惯思维考虑现实问题,以致被抑郁所困扰,陷入生活的怪圈。
  
  药疗加心疗 康复返家园
  
  像张老师这样的老年期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治疗得当,一般两周左右时间,抑郁症状就可望得到一定的改善。目前较常使用的抗抑郁药有盐酸舍曲林、盐酸氟西汀等。与此同时,如果再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认知行为方面的心理治疗,将对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起到很好的效果。张老师大约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精神状况就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并找回了失落的精神家园。
  (作者每周五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