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从现代营养角度看“冬令进补”
作者:李淑媛
人们似乎刚享受到秋天的“爽”,却又发现“长风万里送秋雁”(唐·李白),冬天要来了。这种季节变换必然会影响人体的器官和功能,要保持健康,人们必须不断调整生活方式、饮食和心情,以适应春温、夏热暑湿、秋凉、冬寒的季节规律。特别是饮食。几千年来中医在营养养生方面积累了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比如,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应清淡,不能过食油腻、煎炸食物;夏季应清热解暑;秋季润燥补水;冬季则讲究进补。
为什么冬季要“补”呢?中医认为,全身的脏器和各种机能经过春夏秋三季,能量和阳气消耗较大,冬季是收敛、休整和养护脏腑的季节,要补充营养,就是补充生命活动的养分和动力。
现代营养学认为,冬季因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身体的营养代谢与夏季、春季不同。主要是对能量的需要量增加,在气温降低的条件下,保持体温需要的能量,从原来主要靠含糖类丰富的食物(如粮食),要转换为含脂肪、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这些食物能量高,在胃中停留时间长,供给能量持久。在冬季,涮羊肉、火锅成了各地的一道饮食风景线。吃火锅,就是人们用这种形式来补充能量、脂肪和蛋白质,似乎和中医的养脏说并不矛盾。
由于冬季人们的活动量减少以及身体各种生理机能、内分泌功能、营养代谢等等的变化,除能量、蛋白质、脂肪需要增加外,机体对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D的需求量同样增加。这些微量营养素可促进脂肪、蛋白质的吸收和能量的转化,还可以提高人对寒冷的耐受能力。
人的血糖和血脂在冬季比夏秋季低,这是因为转化糖的酶活性降低,脂肪酶的活性升高。因此,冬季是治疗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减体重的好季节。配合中医的建议,要在冬季滋养阴液,安神宁心,可以增加这些食物:
粗杂粮、菠菜、冬瓜、扁豆、银耳、百合、梨、大枣、鲫鱼、黄鱼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柿子椒、番茄、菜花、柑橘、柠檬、猕猴桃等,含叶酸丰富的食物有肝、肾、绿叶蔬菜、马铃薯、豆类、麦胚等,维生素D主要靠在阳光下的运动获得。
总之,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安排您的冬季饮食,一定会过一个暖暖和和、健健康康的冬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如饮酒要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