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喜怒无常的心境障碍
作者:陈 斌
梅是为他的先生而走进心理咨询门诊的。
梅的先生伟,是某著名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工作3年后就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硕士尚未毕业就“硕转博”,现在是博士在读。边读书,边搞临床,为病人看病。伟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好交际、善交友。但是,近来梅感到伟有些异常:他变得特别爱和别人聊天,海阔天空地一聊就是没完没了。查病房时,也与病人不着边际地讲个不停,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戏谑诙谐,引起满屋笑声。带教实习医生时,高谈阔论,旁证博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别人根本无法插话。此时的伟,自我感觉特别好,说自己在考博士研究生时,每天只睡3小时,准备了一个星期,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还说不等博士毕业就考博士后。伟大言不惭地夸自己的记忆力特别好,有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凡是阅过的资料,就像复印机一样已复印在大脑中,需要用时,眼睛一闭,这些阅过的资料内容,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对于伟的这番阔论,同事先是羡慕,后是怀疑其真实性。作为他的妻子梅,还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感觉,即发现伟的精力特别旺盛,每天三更睡五更起不知疲倦,而且性欲特别强,简直使梅受不了。
让梅看不懂的是伟亢奋了没多少天,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一下子变得整日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沉默少语。早晨很早就醒,但是阳光都快晒到被褥上了还不肯起床,书也不看,家务活也不干,整日无所事事,闭门不出,而且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悲观绝望,兴趣索然,觉得前程一片灰暗。他还承认自己前一阵言过其实,欺骗导师、同事和病员,感到自己犯了错误,对不起组织和梅,曾经有过轻生之念,但是想到幼小的女儿和爱妻,才下不了“走”的决心。作为妻子梅,明显地发现伟的性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停止了性活动。
奇怪的是,隔了不多久,伟又“振作精神”了。他又像以前那样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性欲亢进。然后兴奋数日之后又抑郁,灰心丧气,性欲全无。
导师一个电话把梅叫了去,说是伟的精神有问题,叫梅带伟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梅对伟说了,伟说自己没病,心理健康得很,只是有时候能想得通,有时候想不通而已。没法,梅只能瞒着丈夫来到心理咨询门诊。医生告诉梅,伟的精神状态确实有问题,罹患了“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以往曾称为“躁狂抑郁症”或“双相情感性障碍”。此病主要表现为或躁狂或抑郁两种截然相反的病态心境。当病人处于躁狂期时,情绪高涨,充满着喜悦和兴奋。病人思想联想迅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感到自己“变聪明了”,“舌头和思想在赛跑”,夸夸其谈,给人“吹牛”的印象。病人动作明显增多,做事有头无尾,所以往往一事无成。
当病情转入抑郁期时,病人的情绪一落千丈,与躁狂期时截然相反,整日处于抑郁寡欢之中,提不起劲,凡事均不感兴趣,总感到高兴不起来,以往的“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想到未来,渺茫暗淡,欢乐之情全消,渐萌悲愁厌世之念。
有些病人仅有抑郁,并无躁狂;有的病人,只有躁狂,并无抑郁;有的病人,两者兼有,交替出现,周而复始,循环不止,十分痛苦。
心境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并非是性格问题,更不是思想问题。患病后,应及早去精神卫生中心诊治,切莫讳疾忌医,以免产生不良后果(尤其是抑郁相心境障碍)而追悔莫及。
(作者每周三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