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止咳化痰数川贝
作者:陈德兴
川贝炖雪梨是一则在民间流传颇广的药膳验方,有很多家庭主妇都会制作。此食疗方由川贝母、秋梨、冰糖组成。梨一只(约250克),洗净,靠梨柄部横切开,挖去核心,内纳川贝粉1.5~3克,把梨上部拼对后,用竹签插紧,放碗中加冰糖15克,水少许,置锅内蒸30分钟即可,饮汤吃梨。也可以把梨切块后与川贝粉炖服。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发现用其止咳效果却大相径庭,有人赞其止咳之效神奇,立竿见影,有人服后却不仅无效,甚至痰多咳嗽症状反而加重。什么原因呢?
原来,川贝母虽然能止咳化痰,但却不能通治一切原因引起的咳嗽咯痰之证。
清热化痰良药
川贝母性凉而味苦、甘,为肺经要药,虽能化痰止咳,却又有清肺润肺散结之功,其主治咳嗽,较适用于肺虚久咳,见有痰少咽燥或肺虚燥咳,咳痰带血的病证。与另一味大家也较熟悉的化痰止咳药半夏一比较,就可以发现中药的止咳化痰药由于药性不同,其主治咳嗽病证的性质也是迥然不同的。明代《景岳全书》中记载:“半夏、贝母俱治痰嗽,但半夏兼治脾肺,贝母独善清金;半夏用其辛,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温,贝母用其凉;半夏性速,贝母性缓;半夏散寒,贝母清热。性味阴阳,大有不同。”
由此可见,川贝炖雪梨中的川贝母是取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作用。此外,该方中所用的秋梨性凉味甘,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的效用,与生津润燥的冰糖配伍,全方共奏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如果用于治疗的咳嗽病人是属肺热燥咳,或肺阴津伤,干咳痰少,或秋令感受燥热之邪,咽干口燥而见有咳嗽痰少,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肺阴不足,肺虚久咳者,因其药证相合,故有神奇的止咳疗效。
但是,如果患有咳嗽的病人是受寒及肺,或脾胃虚寒、寒湿痰盛引起的,见有痰多色白而清稀者,单用川贝母或用川贝炖梨来治疗就药证不合,难取疗效,甚至会贻误病情,加重症状。
产地异,功效殊
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但是古代只有贝母之称,没有如今的川贝母、浙贝母的药材之分,一直到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药用贝母才明确有川、浙之分。
川贝母简称川贝,原植物有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形状较小,味淡,以出产于四川省最为著名;浙贝母的原植物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形状较大,味苦,原产浙江象山县,故又称象贝母,简称象贝。
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均能清肺化痰止咳,皆可用于咳嗽病证。但咳嗽一证,有外感、外伤的不同,寒热虚实的区别,川贝与浙贝因性味、功效各有异同,故其主治的咳嗽也有差别。
川贝母性凉而甘,甘能润肺、凉能清热,故以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之功见长,临床多用于肺阴虚的久咳、肺津受伤的痰少咽燥或燥热伤肺所致的咳痰带血等证。如中成药中有润肺止咳、化痰的贝母梨膏;有主治肺肾阴虚所致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的百合固金丸。在治疗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少痰、肺虚久咳及肺痨病的咳嗽等症时,川贝母因其作用平和,又常配入药膳食疗方中使用,如川贝雪梨炖猪肺、川贝萝卜猪肺煲等。现代研究发现,川贝母含多种生物碱,如青贝碱、西贝母碱、贝母碱、川贝母碱等,还含皂苷等,这些成分是川贝母镇咳、祛痰作用的物质基础。有用单味川贝母制成片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咯痰。但如果治疗的咳痰是属痰热、肺热较甚,伴有咽喉疼痛、痰黏黄稠、咽干口渴者,则可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如与蛇胆汁等配伍,有蛇胆川贝末、三蛇胆川贝露等。
浙贝母的功效与川贝母类似,但其性寒味苦,清热散结之力尤为擅长,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郁肺的咳嗽、痰黄而稠之证。如二母宁嗽丸以浙贝母配伍知母、黄芩、杞子、陈皮等同用,用治肺热咳嗽、痰盛气促等症状。研究也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镇咳作用,民间也有用浙贝母蒸鸡蛋用治百日咳的。
川贝、浙贝均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科的瘰疬、乳痈等病证。但散结之功浙贝母远远胜过川贝母,如治疗瘰疬、痰核、痈肿疮毒,常与玄参、牡蛎同用,方如《医学心悟》中的消瘰丸,现中医临床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及单纯性淋巴结炎等。近年来,又常配合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软坚散结药治疗甲状腺瘤、甲状腺囊肿等,方如海藻玉壶汤、夏枯草膏等。此外,浙贝母也可与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配伍治疗肺痈;又可与蒲公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治疗乳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