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养生当食补 治病需药补

作者:王 健




  
  人们一般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食补和药补。但两者作用有所不同。
  所谓食补就是通过服用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来预防疾病,调养机体,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食补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传统医学很重视饮食调养。在《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养气。”这里很精辟地论述了五谷、瓜果、肉类、蔬菜在人的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食物调养不仅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调节和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还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另外,食补较为安全,一般没有副作用,也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容易掌握。服食方法多样:炖、煮、蒸和煲汤,任凭自己的口味,在进行滋补调养的同时,还可享受美味佳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常用于食补的食品有乌骨鸡、羊肉、狗肉、牛肉、虾等温补之品,甲鱼、鸭肉、淡菜、海参、银耳等清补之品。
  然而食补有其局限性,谷肉果菜等食物本来就是我们一日三餐常吃之品,补益力缓,虽也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的多,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疾病的人,如要进补,还得要用力峻、效专的药补,否则难以奏效。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当然药补是用“药”,要求分清虚、实、寒、热和阴、阳、气、血的不同,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可见药补的难度较大,需要辨证施补。常用的补药有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适用于行动气短,少语懒言,容易疲劳而不易恢复的患者;当归、阿胶、熟地黄、制首乌等补血之品,适用于面色萎黄,口唇及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慌的患者;百合、龟版、枸杞子、沙参、玉竹等补阴药,适用于失眠,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夜间盗汗的阴虚患者;鹿茸、蛤蚧、紫河车、冬虫夏草、肉苁蓉、杜仲等适用于畏寒怕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阳痿早泄的阳虚患者。
  人体的状况有时不会是单纯的气虚或血虚,往往是比较复杂。如有的是气血两亏,那药补就应选气血双补或补气生血类。而对于阴虚阳亢者,则又要选择滋阴潜阳(降火)类。否则,就会出现阴虚体质者误用温补类而导致上火,轻者牙龈肿痛、口苦口干,重者头痛、流鼻血、烦躁易怒等。另外,选择药补还应看年龄和性别,如正常发育的健康儿童,不必进补,女性尤应注意调补肝脏。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的补品系药食同源。如人们日常选用的核桃、桂圆、莲子、山药、扁豆、苡仁、百合、桑葚、生姜、大枣等,既是食物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一般来说,经常用作营养身体的为食补,经常用于治疗虚性疾病的为药补。食补营养价值较高,药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作用较强,药补和食补各有特点和功效,即所谓“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补”。因此,笼统地说“药补不如食补”是片面的。应用时可以相互配合,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使补益功效增强。
  
  橘子越甜越抗癌
  吃柑橘能起到抗癌作用,而且越甜的橘子抗癌效果越好,这是《日本农业新闻》最近报道的。
  柑橘之所以能抗癌,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B-玉米黄质。据研究,柑橘中的B-玉米黄质比我们所知道的胡萝卜中含有的B-胡萝卜素的抗癌效果要强上5倍。
  (摘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