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走出糖尿病治疗的若干误区

作者:彭永德




  
  少吃主食多吃副食,“无糖食品”放心食用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治疗,绝不能理解为只要少吃、不吃主食就可以控制血糖,对副食不必太在意。
  另外,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市场上“糖尿病食品”不会升高血糖。其实不然,只要是含淀粉、蛋白质或脂肪的食品就含有热量,进食过多势必造成血糖升高。
  
  凡药三分毒,拒服降糖药
  
  饮食控制仅可使一部分病情较轻者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仅为药物治疗提供一个基础。一般来说,治疗剂量的口服降糖药是安全的。若血糖未能满意控制,高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降糖药的副作用。
  
  药价高等于效果好
  
  不少人以为价格越贵的药物降糖效果越明显,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药物的疗效应该根据每位患者自身不同的疾病状态而定。
  1.磺脲类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释放,使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以利于血糖的下降。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现已基本被淘汰。
  第二代中的格列苯脲等作用强、半衰期长、易发生低血糖,故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格列吡嗪(优哒灵)作用强度及半衰期适中,兼有防止微血管病变作用,普遍适用。格列齐特作用缓和,适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格列喹酮起效较快、半衰期短,低血糖发生少,该药很少从肾排泄,尤适于肾功能差者。
  第三代的格列美脲降糖作用快而持久,但价格偏高尚未普遍应用。
  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即苯甲酸或苯丙氨酸衍生物类降糖药,常见的是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属餐时胰岛素促泌剂,适用于进食时间不规律伴餐后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双胍类降药物双胍类降糖药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异生和分解。二甲双胍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食欲较亢进、体态较肥胖的患者。
  4.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糖类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尤其适于仅餐后血糖高者。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应于第一口进餐同时嚼服。这类药物对蛋白质、脂肪类等食物不起降糖作用。副作用主要是腹胀、腹泻、排气增多。
  5.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增强胰岛素效应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并有调节血脂、轻微降压、抗血栓作用。主要用于其他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但起效一般较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药物频繁换,随意联合用
  
  一些人服用一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就再加用一种,2种若仍不能达标,就3种甚至4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期达到“累加效应”。其实若是非科学地增加用药,非但达不到增加药效的作用,反而会使药物的“副作用”累加。
  一般的联合的一般原则是,同一类药避免同时应用;不同类型的药可以两种或三种联用;胰岛素可与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同用。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搭配有:磺脲类+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等。
  
  “打了会成瘾”,拒绝胰岛素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降血糖最有力的武器。然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认为胰岛素注射后像毒品一样会成瘾。事实上,有时拒绝胰岛素意味着丧失了治疗机会,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血糖控制好,马上药停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维持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但许多患者看到自己的血糖达到正常后马上放松饮食控制,甚至停药,这样可能使血糖回升,对身体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只要感觉好,医生不必找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是跟着感觉走,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认为病情得到控制,不去看医生,更不检查血糖,这是很冒险的。目前糖尿病诊断以及对病情的判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症状仅作参考,患者必须坚持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作者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