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远离中风(上)

作者:李广智




  
  中风,也称脑中风、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中风是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的常见病。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城市或农村,此病均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有“头号杀手”之称。神经内科教授洪震指出:中风可防可治,只要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注意防患于未然,就能远离中风、享受人生。
  
  中风的发病情况如何
  
  在世界的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族,中风都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风的发病有“四高”特点:
  高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WHO)MONICA方案中各国发病率为101~285/10万,澳大利亚NEMESIS研究最近报告的年发病率为206/10万。上海中心城区年发病率为212.3/10万。
  高死亡率美国最近的脑血管病死亡率为36.7~46.6/10万。我国急性期死亡率为73.2/10万。
  高复发率中风首次发病后,5年复发率为20%~40%。复发性脑血管病的百分比一般为23.2%。
  高致残率存活者约70%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如偏瘫56.4%,失语为17.1%,痴呆12.8%。
  
  中风有哪些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吸烟、糖尿病是公认的五大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压越高,发生中风的机会越大。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是血压正常人的6倍,大约8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在人群中减少中风的首选方法就是控制高血压及采用人群干预方法降低平均血压水平。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增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危险因素。血脂增高一方面使得血液变得黏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可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65岁以上的发生脑梗死的特别多。
  心脏病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当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死 ;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则引起脑栓塞。
  糖尿病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主要影响脑梗死。高血糖增高了促凝血状态,可能导致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的形成。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的中风的年龄要提前10年,发病人数比血糖正常的人高2~4倍。
  一过性脑缺血(TIA)史TIA和完全性脑血管病病史对中风是重要的危险因素。TIA发作越频繁,发生中风的机率越高。既往有中风病史者,对后来发生中风是一个比单独 的TIA更大的危险因素。及时治疗TIA可减少完全性中风发作。
  吸烟卷烟烟雾中所含的煤焦油直接导致动脉硬化,吸烟者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比不吸烟者高3~4倍。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并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吸烟时血压明显升高,尼古丁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代谢。长期吸烟可造成脑局部缺氧,对脑组织产生损害。吸烟还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所以应大力提倡戒烟,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只要戒烟,在一年内即可以看到对心血管病的益处。
  遗传或家族因素有些研究证实,所有中风包括缺血型脑血管病和出血型脑血管病的家族聚集性。高血压家族史是中风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无论血压是否升高,均应尽早地进行干预。对有家族史阳性的个体,应作为具有高危险者,应积极从环境因素着手降低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
  其他因素高盐摄入、肥胖、饮酒、高尿酸血症等。
  
  中风发生前有没有先兆
  
  如果你是一个高血压病人,现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头晕、头痛,就要小心了,这可能就是脑中风的先兆。
  如果你有高血脂,血液黏稠,早上起床后视物模糊(医生称其为黑矇),过一会儿又好了。这也要小心,这常是中风的先兆。
  如果你发现自己半身突然发麻,或无力,这就更是中风的先兆了。
  出现先兆应及时就诊。
  
  什么叫小中风
  小中风实际上就是病人出现了上面说的中风先兆,医生称其为短暂性脑血管缺血,英文缩写为TIA。
  小中风的表现:病人头痛、头晕、半身麻木,或突然一下子半身无力,说话不利索,眼睛看东西模糊。它与中风先兆的区别在于:前者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如果超过了24小时,病人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这时即为完全性卒中了。
  (洪震教授每周五下午有特需门诊)
  
  洪震教授介绍
  洪震教授自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工作以来,开展了二十多项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和其他神经精神量表测验及痴呆的研究工作。1996年起任神经流行病室主任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社区主要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流行病学调查”等,还承担上海市重大课题“社区脑血管病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国家一个Ⅰ类新药、三个Ⅱ类新药、两个Ⅳ类新药的临床试验,还开展了一些药物的Ⅱ期临床试验及临床再评估工作(均为多中心试验的牵头单位)。目前正在主持一个I类新药的I期临床研究。其中“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干预研究”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发表论文90多篇,并参加了《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精神病学》、《实用内科学》、《实用神经病学》等书有关章节编写。1988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癫痫、临床药理、神经心理和痴呆的学术会议并有多篇论文在会上交流。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