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威震药林猛将军——大黄

作者:安铁生




  提起古代的猛将,三国时的关公舞大刀、唐代的程咬金挥板斧赫赫有名,人们都佩服这种大刀阔斧、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我们中医心目中,也有一味威震药林的猛将军——大黄。由于它推陈致新、善攻善战,“无所畏之”、“定祸乱而致太平,因名之曰将军”。钱乐天等人编著的《医学传心录》里亦有“大黄乃荡涤之将军”的赞誉。宋代诗人范成大咏《大黄花》云:“大竽高荷半亩阴,玉英危缀碧瑶簪。谁知一叶莲花面,中有将军剑戟心。”
  《西游记》里有一则大黄的故事:国王因郁思成疾,发榜寻医,能医治者愿将社稷与之平分。时逢唐僧师徒路经朱紫国,孙悟空揭榜,命内侍取来808味中药,每味3斤,实际仅取大黄和巴豆各1两,制成丸药给国王吃了。不久,国王痊愈。八戒偷偷问悟空:“你只用两味药,为啥要人家那么多药?”悟空笑笑说:“让他们摸不透我老孙用的什么药。”但这里将大黄的功效生动地描述下来了。
  
  古来要药
  
  大黄味苦性寒,自古以来为攻下要药,上面的故事点明了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的特长。大黄常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热结便秘、壮热苔黄;还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目赤暴痛、热毒疮疖及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跌打损伤的瘀滞作痛。大黄又可清化湿热用于黄疸,还可清热解毒作为烫伤和热毒疮疡的外敷药。此外,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一般人看来,古代宫廷中帝王将相、后妃佳丽奢华至极,用药总是人参、银耳、鹿茸、燕窝等高档补品,且旧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命无功”之说。其实,太医、御医均为当时名医,从不乱用补品,对治病养生讲究实效,极有章法。南北朝时,有名医叫姚僧坦,《周书》中记载 : 梁元帝有心腹疾,脉洪而实,僧坦曰:“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帝允,进汤下宿食病愈。“梁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姚僧坦有胆有识,为我们立下用单味大黄治病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曾介绍,皇帝贵为天子,御医若用药不当,获罪必重。查考清宫档案,大黄在皇宫颇为推崇,用药列第8~10位,仅次于蜂蜜、灯芯草、麦冬、神曲、山楂、麦芽、薄荷,且耗用量之大,超出一般想象,是一味“出将入相”的良药。
  
  大黄先生
  
  两千多年来,由于一些名医熟稔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的特点,出现了多位善用大黄的“大黄先生”。
  汉代张仲景治阳明腑证的三承气汤,治结胸证的大陷胸汤,治痞满证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治蓄血证的排仁承气汤、抵当汤,治阳明发黄的茵陈陈蒿汤,均以大黄荡瘀逐邪出名,传世至今。
  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取大黄用酒炒三遍为末,名曰“一味大黄散”,以茶调服一二钱,治眩晕,其效如神。清代名医陈修园对此方十分赞赏,称 :“眩晕证,皆属肝,痰火亢,大黄安”。
  清乾隆、嘉庆年间名医唐介庵,凡遇热结不解均用大黄,无不药到病除。且其任劳任怨、救济贫苦,医术与医德同样高明,人称“大黄先生”。
  清末举人罗止园在其《止园医话》中记载了大黄配附子治疝,迅收特效之绝招。近人又有发展,还取大黄治疗睾丸肿痛、睾丸鞘膜积液等。
  我国著名学者楼之岑教授是位蜚声中外的大黄专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就把大黄列为研究对象,获得“大黄博士”的美称。
  当今上海香山中医院大黄研究室主任焦东海,首创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止血疗效超过甲氰咪呱和其他中西药,获得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他在香山中医院开设的全国首家中医减肥病房,用研制的大黄系列减肥药,配合健身、食疗,取得明显效果,名闻遐迩,人称“焦大黄”。
  
  补益通下
  
  祖国医学认为,补益通下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两法既相反又相成,善用两法可达到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张子和曾提出,大黄是一味补阴要药,能急下存阴。他还抨击了当时“世人闻补则喜,闻攻下则忧”的偏见。大黄既能补益,又能通下,是一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良药。中医专家岳美中曾将抗衰老分为两类,一以补益为主,另一以祛病见长,大黄可谓兼而有之。晋代炼丹家葛洪说过:“若要长生,肠中常清 ; 若要不死,肠中无屎”。旧上海三友实业社欲搞一种独特的补药,宴请众多名医献方,独有一方只写“生大黄”一味。老板虚心请教,遂以大黄精制成丸剂,名为“三友补丸”,对那些恣食膏粱厚味者,确有荡涤脏腑、去秽除浊之功。一时“三友补丸”销路很好,令人叫绝。
  值得提醒的是,大黄生用泻下力猛,制用泻下力较缓,能清化湿热;酒洗可增强活血行瘀之功,但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研究发现,大黄还有不少新用途,如利胆消炎、止血、抗肿瘤等。
  大黄现在已为至少19个国家的药典收载,为世所瞩目。推陈出新的大黄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药材,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