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彊御百邪”话生姜
作者:傅维康
国人以姜作药用,历史久远。经过长期医疗实践,人们认识到姜对人体具有发表、散寒、祛湿、化痰、温中的功效,是治疗风寒、感冒、呕吐、喘咳、腹胀、泄泻等病症的良药,并且还能解除半夏等药物副作用以及不洁鱼蟹食物之毒。
姜的医疗价值,历代文献有不少记述。东汉《神农本草经》说,姜有“温中止血、出汗、逐风”等效用,能治疗胸闷咳逆、湿痹、受冷腹痛、腹泻等。晋代葛洪《肘后卒救方》称姜为“呕家圣药”,内服姜汤可医治霍乱腹胀而想吐却吐不出、想泻又泻不下的患者。明代李延在《医学入门》中强调 :“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故民间有采用炒姜末煮红糖汤调理产妇之习俗。
此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姜防治疾病的经验也极为丰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一次旅行途中,感受风寒致病,自服热姜汤治愈。他在其《日记》中写道:“初四日……是晚予病寒未痊……初五日早,令顾仆炊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鲁迅在写作生涯中,曾多次用姜医治自己胃痛、腹痛获效。在其《日记》中有 :1912年11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同月23日记有,“下午腹痛,煮姜汁服之。”
用姜治病,内服与外用,常有殊途同归之妙。《肘后卒救方》最先记载“隔姜灸”治法。施行艾灸时,在穴位上放置一分厚的生姜片,隔姜片施灸,能兼得艾疗与姜治效果,医治虚寒病症尤为合适。此外,用姜片敷在“太阳穴”(两侧颞部中央),能缓解头痛、偏头痛 ;姜片敷“内关穴”(两腕部屈侧横纹后二寸),能预防晕车、晕船。姜除单独作药用,还能同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组成的方剂及治疗病症,不胜枚举。
姜不仅对人体保健医疗有诸多功效,更在烹饪菜肴中起着独特妙用。三千年前,曾担任过商代宰相的伊尹,据说原先是商汤王的厨师,他烹饪食物时,常加进姜、桂之类,消除某些食物腥骚,以增美味。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对姜有特别爱好,《论语·乡党》说他“不撤姜食,不多食。”姜之性味辛温,内热阴虚、目赤、喉痛、疮痈、痔疮等患者,姜不宜食或少食。
据学者科学实验报道,生姜富含姜辣素和姜醇、姜烯等挥发性成分,还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淀粉、树脂状物质以及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人体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小板凝聚、加速新陈代谢、帮助消化排泄、延缓细胞衰老、抗菌、抗原虫、抗肿瘤、解毒以及缓解肌肉酸痛等多方面功用。可见,中国古人赞誉姜能“彊御百邪”,是很有科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