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4期
脑中风与血管性痴呆
作者:朱咏新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之后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痴呆总病人的15-30%,国内有报道认为脑中风病人痴呆的危险性是未中风者的5.8~9.4倍,年龄>60岁在中风后3个月出现痴呆者为16%~26%,在老年期痴呆中,血管性痴呆约占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比率日本为30%~40%,迄今为止,我国尚无精确的统计资料,但估计情况可能与日本相似,故脑中风和痴呆关系非常密切。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表现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特点是阶梯式发展,每一次发病都比上一次加重,病情发展的总趋势每况愈下,直到出现全面的智能障碍。为了尽早发现,应对60岁以上并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记忆力及智力的测查,以利早期治疗。目前较为权威的血管性痴呆诊断三标准:确定痴呆,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有脑血管病的明确证据;两者间有肯定相关性,以及波动性病程特点。血管性痴呆早期表现,有类似神经衰弱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以后,可出现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期记忆减退,如刚吃过早饭,却忘记是否吃过,常前讲后忘,而对较远期的往事却能较好地回忆;而且病人的情感也不稳定,易激动和伤感,常为一些小事而痛哭流涕、大发脾气 ;部分病人会出现疑心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东西等。但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不近人情等性格变化较晚,也较轻,还能保持原有人格特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连对往事的回忆也困难了。到后期,则智力全面减退,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反复脑梗死不一定发生于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有些人从未瘫痪过,易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近年来,随着CT或MRI检查的普及,发现过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不少人存在“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实际上为血管性痴呆,或合并有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防与治
血管性痴呆重在早期预防。脑中风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疾病,及早控制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对防止或减轻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必须积极地控制如:高血压、糖耐量降低、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吸烟、酗酒、血脂水平、高凝状态、嗜高盐、辛辣和荤饮食、不良精神刺激、遗传因素、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危险因素。注意合理饮食,发挥有益大脑的食品优势,保持智力。饮食宜少盐、低胆固醇,主食以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等为主;多吃些鱼、蛋、豆制品、牛奶、瘦肉、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瓜子、松子等;忌烟忌酒;生活有规律,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提高全身的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注意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目的。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越早越好,现行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脑中风和改善脑功能,减轻痴呆症状等综合治疗。目前的干预性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双益平、多奈哌齐等)、扩血管药(尼莫地平等)、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等)、调脂药、抗凝药、抗高血压药、促智药(甲氯芳酯、吡拉西坦等) ;适当使用抗抑郁药及小剂量镇静剂可缓解情绪不安、抑郁和改善睡眠 ;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与康复训练等。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血管性痴呆,让老人有一个愉快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