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4期

春令时节话养生

作者:王 健




  
  春季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生机勃勃,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到处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生机。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中医养生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为了顺应这种气候的变化,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应注意葆养阳气。以衣着为例,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春夏之际,宜先减下衣,后减上衣;以饮食为例,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不仅能驱散风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一些有效成分,还具有杀灭病菌的功效;以药物补养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春季宜服助气升清之品,如补中益气丸,一次8粒,一日3次;对于素有阳气虚弱的人,可在春季服用金匮肾气丸,一次8粒,一日3次;以起居为例,日昼为阳,黑夜为阴,春季白昼渐长,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以运动为例,动为阳,静为阴,春季宜适度运动,但不要大汗,以免耗伤阳气。
  
  衣要多捂
  
  虽然春季阳气渐生,然而阴寒尚未退尽,尤其是早春时分,大部分时间气温仍然偏低。而且春天处于冬寒夏热之中,气候变化频繁无常,忽寒忽暖,或阳光明媚,和风送暖,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即便一日之中昼夜之间温差也是波澜起伏,晨晚凉,夜间寒,白昼暖。面对着乍寒乍暖,温差悬殊的春季气候,人们应该注意自身的防护和保健。我国有句古老的生活谚语:“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刚步入春季切忌减衣过速,不可过早地脱棉卸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否则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
  春季气候既非大寒,又非大热,以风为主。中医认为“风为六淫之首”,“风性善行而数变”,所以春风看似温暖拂面,却不知其中暗藏杀机。风不仅使人毛孔开启,护卫体表的功能减退,还可携寒带热挟湿,由外入内,所以此时人们应该捂衣紧怀,以防风邪侵袭机体。《内经》提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因此着装要内松外紧,柔软保暖。
  
  食宜甘平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中医理论认为,肝脏主疏泄升发与春季相应,故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胃,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慢性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频繁发作。因此,春季养生就要适当地注意这一生理特点,在饮食上宜“生酸增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此时,可适当进食一些性味甘平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子、大枣、荸荠、银耳等;或疏肝理气之品,如用陈皮5克、菊花5克、牛蒡子3克、甘草3克泡水代茶饮;不宜饮酒过量,油腻、糯米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应少进;病中或病后恢复的患者,应以甘淡、素净、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莲子粥、青菜泥、腐乳、肉松等;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体内积热,邪热化火,导致疮痈疖肿等疾病。此外,大自然在春季里为人类提供了不少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的疗疾作用,应不失时机的择食。
  
  加强运动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是进行健康投资的大好时机,因为在寒冷的冬季,人们裹着厚实的棉衣,体温调节中枢和脏腑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之活动的减少,肌肉和韧带缺乏锻炼,人们容易感到疲乏。进入春季,风和日暖,万物勃发,这种气候最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吸收自然界的精华,充养脏腑,化生精血。这时候,人们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来选择适宜于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果是为了健身,为了防止各器官系统机能过早衰退,改善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可选择耐力性项目,如慢跑、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等;如果是为了放松精神,消除疲劳,可选择动作柔和、有节奏的项目,如散步、气功、太极拳、自我保健按摩等;如果是针对某些慢性疾病,可进行专门性的医疗体育法,如胃下垂患者可作腹肌锻炼等。需要提醒的是,春季气候,冷暖变化较快,早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运动时不易大汗,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好;一些体质虚弱或缺乏锻炼习惯的老年人,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超量运动,以免发生运动创伤或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