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正确认识磺脲类药物

作者:韩玉麒




  糖尿病是一组危险因素多、发病机理复杂、病程伴随终身的常见代谢内分泌疾病。受文化背景及个人的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脲类药物(见表)在我们临床应用达60%~70%,因此,人们更为渴求了解磺脲类药物的知识。这里就大家对磺脲类药物存在的疑虑作一下解答。
  
  1.磺脲类药物对肾功能是否有损伤?
  动物实验证实磺脲类药物对肾功能的损伤是肯定的,但能引起肾损害的剂量是有效剂量的50~100倍,人类不可能使用如此大的剂量,治疗剂量的磺脲类药物对肾功能没有损伤作用。而血糖控制不佳却会导致肾功能的损伤。磺脲类药物每年有10%的继发性失效,致使这部分人的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导致肾功能损伤。这是糖尿病的肾功能损伤常常被误解为是长时间应用磺脲类药物的缘故。
  2.肾功能受损后可否继续应用磺脲类药物?
  临床研究还证实,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糖尿病患者持续应用磺脲类药物并未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但笔者认为,磺脲类药物代谢产物90%~95%从肾脏排泄(糖适平除外),肾功能损伤导致磺脲类药物在体内蓄积,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同时极易产生低血糖,所以在肾功能损伤后,不主张应用或慎用磺脲类药物。
  3.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是否有损伤?
  去年英国学者观察了不同磺脲类药物对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影响,发现除优降糖外,其他磺脲类药物不能关闭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且优降糖只有在严重缺氧状态下(严重心肌缺血、应激),才关闭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导致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今年,我科的基因研究也显示磺脲类药物对心肌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无影响,从而确认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无显著不良影响。
  4.磺脲类药物是否加快胰腺B细胞功能的衰竭?
  从理论上推测,磺脲类药物的长时间应用会促使胰腺B细胞不断地、超负荷地分泌胰岛素,致使胰腺B细胞不堪负担,加快胰腺B细胞功能的衰竭。但去年美国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应用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后,胰腺B细胞功能的衰竭没有显著差异,血糖的控制程度决定了胰腺B细胞功能的衰竭快慢。
  5.长效制剂服用方便,是否疗效优于短效制剂?
  代谢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有一重大原则,即应该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模拟人体正常的生理状况。根据这一重大原则,恢复或模拟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胰岛素生理分泌,是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追求的目标,从几种磺脲类药物的降血糖的效应来看,它们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笔者本人更加推崇以优哒灵、糖适平为代表的能增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短效制剂。总之,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降血糖药物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脲类药物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作者星期三上午内分泌专家门诊,星期五全天糖尿病专科门诊,星期二上午骨质疏松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