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说烟

作者:杨秉辉




  吸烟,实在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怪现象。首先,吸烟源于南美玻利维亚的土著人士,很少有土著人士的生活习惯能如此根深蒂固地影响现代文明社会的人群,而吸烟却是。其次,吸烟有害健康,绝大多数的吸烟者都心知肚明,但仍是照吸不误。若数人类文明的悲哀,战争当然第一,吸烟怕也是其中之一了。
  
  吸烟的起源和发展
  
  查考吸烟的历史,据说是哥伦布环球航行时到达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看到当地的土著人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点燃一种植物的叶子,造成一种烟雾燎绕的气氛,然后酋长用一根木制的管子吸烟。出于好奇,他将一些烟草的种子带到欧洲,在自家的院子里试种。大约过了几十年。据述法国皇太后患头痛病,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听说吸烟能治头痛,于是便将烟叶进呈了皇太后,皇太后吸后感觉挺好,于是便日日吸烟,皇太后一带头,王公大臣们群起仿效。当时欧洲各国皇室无不沾亲带故,法国皇室吸烟之后,各国贵族也都以吸烟为时尚了。贵族吸烟,黎民百姓也就觉得吸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慢慢地仿效了起来。这是距今约400多年的16世纪之事。
  烟草由西班牙人带到菲律宾,然后传入我国闽粤一带。不过中国到底是个文明古国,吸烟之风气一旦传入,便被发现不利健康,时人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记述:“吸烟……肺焦,诸药不效,吐血而亡”,“诸药不效,吐血而亡”大约是生了肺癌,那时没有CT检查,只好作此估计了。地方官还真的奏报朝廷。朝廷也认真,崇祯皇帝下令禁烟,算起来,中国人认识吸烟的危害比西方人早400年,而崇祯皇帝也可以算作为第一位主张禁烟的国家元首了。可惜不久,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禁烟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吸烟在世界各地的流行虽说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的流行却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前后。先是有人发明了卷烟,即如今人们广泛使用的香烟,给吸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用烟壶、烟斗、烟袋了,几乎随处可吸、随时可吸,而且随着烟叶的大量种植,烟厂的普遍设立,香烟的价格也便宜了,吸烟变成了大众化的嗜好。
  
  吸烟危害健康
  
  人们终于察觉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1961年英国皇家内科学会提出吸烟有害健康,次年,美国国家卫生部发表白皮书,指出应该推行控烟的工作。这是人们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对吸烟有害认识的开始。现已查明,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达600多种,其中已确定的致癌物质便有40多种。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吸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相比患肺癌的危险性高8~12倍。不只肺癌,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的人患喉癌的危险性高8倍,患食管癌的危险性高6倍,患膀胱癌的危险高4倍。此外,胰腺癌、胃癌、肝癌的研究者们也认为,这些癌的发生也与吸烟有一定的关系。吸烟与癌症关系中最突出的是与肺癌的关系,烟焦油中的苯并芘是烟雾中最主要的致癌物质,其他如放射性氡、钋、亚硝胺等等都已经是确定的致癌物质了,这些物质进入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中,损害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积累到一定的量,便可能发生癌变。肿瘤学上有一个叫做“勃氏吸烟指数”的,说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吸烟的年数,如乘积大于400(支/年)则此君已成肺癌的“高危对象”了,即他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不吸烟的人10倍以上了。吸烟的危害不只在引发癌症一项,烟雾中的尼古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能使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收缩,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引发冠心病。据流行病学家统计,吸烟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0倍,而对冠心病患者而言,患病后继续吸烟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更高于不吸烟者的20倍。心脏病学家都将吸烟作为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看待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能使红细胞中负责运送氧的血红蛋白变性,而降低输氧的能力,导致全身各处组织缺氧。心肌缺氧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力,动脉壁缺氧会使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受到损害,是动脉硬化的发病因素之一。缺氧使红细胞数量反应性增加,血黏度增高,极易导致血栓形成。脑组织是全身耗氧量最多的组织,如心脑血管的硬化,吸烟对脑的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危害因素,故吸烟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已是不争的事实。
  人身体的构造是十分完备的,眉毛可以挡住额头上的汗流入眼睛,鼻毛可以阻挡灰尘进入呼吸道,人的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皮细胞也有这种防卫的设施,一是这些细胞能分泌出黏液,将透过鼻毛进入气管、支气管的灰尘、细菌粘住,免得它们进入肺泡之中。而且这些细胞还有一种极细的纤毛,这些纤毛能向上摆动,将粘着灰尘与细菌的黏液从支气管送到气管、从气管送到喉头,人们喉头一痒,咳嗽一声便将这些黏液排出来,这便是痰。烟雾中的大量的微粒被吸入气管、支气管中,气管、支气管的防卫机制马上启动,分泌出黏液来粘住这些不速之客,吸烟吸进的烟雾微粒终是太多,黏液大量分泌的结果却“淹没”了纤毛,这些黏液无法排出。气管里的温度是37℃,黏液里多的是糖分、蛋白质,可供细菌繁殖。随着空气吸进来的细菌便在此安营扎寨,于是气管炎、支气管炎形成,吸烟不断,气管、支气管的炎症也好不了,天长日久成为慢性,若在老人则称为“老慢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是空气进出的通道,这里一发炎,空气进出便不顺畅,新鲜的进不来,便会缺氧,废的出不去,撑在肺泡里便形成肺气肿。日子久了,影响到心脏,便是肺源性心脏病,缺氧影响到脑,便是肺源性脑病,都是要命的毛病。据估计,在中国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至少60%是因吸烟引发的。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人口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道疾病。这三类疾病的总和占人口死亡的72%。而这三类疾病无一例外都与吸烟关系密切,烟吸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实在不容忽视。
  其实吸烟的危害还不止此,长期吸烟导致脑组织慢性缺氧,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增高。吸烟使胃血管痉挛、胃黏膜贫血,溃疡及炎症不易治愈。吸烟使妇女月经不调的机会增多,吸烟男子的精子活力下降。孕妇吸烟,她的胎儿出世时体重平均减少1公斤。
  吸烟的危害还有引起火灾的可能,许多森林火灾,究其缘由,常是由一个小小的未熄灭的烟蒂引发的。除了公私财产的损失外,也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
  吸烟不但危害自己的健康,还危害他人,即“被动吸烟”的问题。被动吸烟是指在狭小的空间中吸烟者对不吸烟者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实在不能轻视,有研究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影响甚至比主动吸烟的危害更大。因为吸烟人在抽吸时由于空气流经烟头,其中氧的助燃作用,烟头部温度可高达1600℃,比不在抽吸时的600℃高出许多,一些有害物质,可能被较多的燃烧掉,所以被动吸烟者吸入的烟雾的危害可能更大些。英国曾有一个调查报告称,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成员吸烟,则其他成员患癌症的危险性要比无人吸烟的家庭成员高一倍,如有两人吸烟则高两倍。所以,不应在公共场所吸烟,其实也应包括不在家中吸烟。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10月15日在日内瓦公布了“全球最新烟草瘟疫图”,表明目前全球有吸烟人士11亿,75%在发展中国家。烟草在全球每小时杀死560人,相当于每年杀死490万人。并指出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每年将有84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相当于每2名今日之年轻烟民中将有1名因吸烟而死亡。我国有烟民3.5亿,中国每年与吸烟有关疾病而死亡者达200万。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每年提出一个口号,2004年无烟日的口号是“吸烟与贫穷—恶性循环”。据统计,全球因吸烟导致的损失每年约2 000亿美元,其中1/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损失或许还可以弥补,健康和生命的损失就难以用金钱估量了,世界无烟日的口号之一“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任君选择”倒真是每一位吸烟者应该思量的事了。
  
  戒烟好处多
  
  吸烟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提倡戒烟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吸烟者戒烟后烟雾对其造成的损害将逐步消除。英国曾调查一批曾吸烟而后戒烟的男性医生,追踪观察他们与吸烟有关疾病的发生情况,研究证实,吸烟者戒烟后有关疾病将逐步减少,直到16年后他们患病的情况才与从不吸烟者相同。这一经典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根深蒂固的,但是还是可以逐步消除的。以肺癌而论,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之前,美国肺癌发病率每年以0.6个百分点逐级攀升,进入90年代之后持平,而在1996年之后则每年以0.4个百分点下降。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报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控烟为代表的生活行为的改善”。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推进控烟的工作,经过30多年的努力,美国的烟民几乎减少了一半,在社交场合如果吸烟将被人轻视,这就为有心戒烟的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
  
  封面人物介绍
  杨秉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30余年来主攻肝癌的早期发现,是我国肝癌筛查工作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985年因“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因“肝癌二级预防的评价”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数十年来,杨秉辉教授积极从事医学科普及健康教育工作,著有《家庭保健百科》、《战胜癌症》、《造福人类的现代医学》等科普著作40余册,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并担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医药节目业余主持人20余年,曾两次获得“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现兼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