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永动机”似的忙碌者

作者:陈圣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生命的某个时期,个体能量可以发挥到极致,每天除了小憩片刻以及少量进点食物外,思维、情绪、动作、行为方式如一台“永动机”,不停地产生新奇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高速运转的粒子加速器相媲美。
  在上海某IT公司担任计算机客户维护部经理的小成就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感变奏曲。大概在去年的春天,为了客户几台电脑的质量问题,小成与另外两个人接连忙活了好几天,总算在规定的时间里交了差。也许脑力过度疲倦,也可能大功告成,躺在床上一点睡意也没有,心情也变得出奇的好,思维像奔驰的骏马,不停地奔腾在想象的田园里,脑袋瓜似乎也变得灵活起来,对公司运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纷纷涌现出来,这样一来,睡意全无。尽管几天没有好好地睡,但精力却相当的充沛。部门同仁发现自己的上司突然变了个人,一反以往的严肃刻板的工作态度,不仅整天笑容满面,连讲话也变得诙谐幽默,很平常的一件事,经过小成之口,顿时变得滑稽可笑。然而,在这宽松的另一方面,大家又感到无所适从。新的计划一个接着一个,刚刚宣布要举行一个老客户恳谈会,下面还没有准备好,又突然认为这个计划意义不是很大。他的顶头上司也觉得这个小成这段时间里在哪个方面总有些不对劲,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已经收到了他七个所谓的“创意”或者“建议”。坦率地说在这些创意书中不乏真知灼见,但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建议缺乏条理、脱离现实生活。后来在小成的一再要求下,上司约见小成进行了畅谈。上司尽管对小成有着相当的了解,但事后对那次谈话的过程还是难以忘怀。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小成反客为主,始终牢牢地把握会谈的主动权,大谈特谈对公司发展的个人高见,并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又愤世嫉俗,搞得上司瞠目结舌,要不是上司声称还有重要的事项安排,这场马拉松式的约见还不知到要何时才能结束。
  工作热情高涨、工作环境轻松愉快、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和设想,这本身体现了个人的责任意识、事业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应该得到推崇。但是,正所谓:凡事要有个度,真理多走一步,就成谬误。综观小成以上的种种表现,我们感到他的情感、思维、行为方式等似乎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凡是与其接触过的人也都感到小成在短短的时间里与他们过去认识的他,判若两人。无原由的变化,而且是非常大的变化,往往蕴涵着一种病理因素在作祟。
  果不其然,由于小成过分“激情”,在一次同事的聚餐会上受到了餐厅服务员的指责,继而引发了争斗。当巡警到现场处置时,小成又出言不逊,被强制带离现场。后来在调查事件过程中,小成异常的情绪表现使警察对其的精神产生了怀疑,在专家会诊后,最终认定小成的所作所为是躁狂症——病态使然。于是,小成虽然没有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的处罚,却不得不到精神病医院去接受必要的治疗。
  躁狂症归属于情感性精神病范畴,它是一种以情感的过度高涨、思维的过度活跃、行为的过度增多,而睡眠的过度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有的人戏称这种疾病为“快乐的精神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的时点患病率大约为0.37%,有80%的患者具有遗传倾向。据认为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的紊乱是产生精神病症状的物质基础。但一般而言,临床治疗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患者的兴奋症状都有确切的疗效。但是,该病具有复发倾向,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小成虽然不幸患了躁狂症,但经过及时的治疗,恢复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公司上层鉴于小成以往的工作表现,也没有落井下石,照样欢迎他到公司上班。现在,小成正以一颗平常心继续着他钟爱的事业。
  (作者每周二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