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端午话艾

作者:宋禄法




  艾,又称艾蒿、医草,为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全株揉之有特殊香气,野生于路旁、草地,亦有家种,在全国分布颇广。
  民间有“端午”清晨折艾(有些地方折菖蒲、当年生嫩柳枝),插挂于门楣的习俗,用以“辟瘟驱疫”。这实际上是一种群众性的采药活动。待其干后收藏,可为以后治疗多种疾病。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以陈者为良,将艾叶用木棒捣成“绒”,可灸治百病。民谚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经常在“足三里穴”施灸,可强身健身、延年益寿。医学史载,唐代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常用艾温灸足三里穴。除此,若经常用艾灸涌泉穴,亦有补肾益精、聪耳明目和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医学认为,艾,味苦辛,性温,入肺、肝、肾经。功能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疗虚寒性月经不调、腹中冷痛、宫寒不孕等症。炒炭能止血,可治疗吐血、衄血、虚寒性子宫出血、胎漏下血、产后下血及赤白带下等。艾外用可治疗皮肤瘙痒、阴痒和湿疹、疥癣。艾绒燃灸经穴,可温通气血,通经活络。临床及药理研究表明,艾有平喘、镇咳、祛痰及镇痛、止血、促进消化、护肝利胆、降压、抗凝血、抗过敏、增强人体免疫等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真菌、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杀灭和抑制作用。民间及临床以艾治病的简方颇多。如:
  虚寒性痛经
  幼艾叶10克,胡椒30粒(捣碎),煎汁,调入适量红糖服。
  月经过多
  用艾叶炭6克,以米汤调服,一日2次。
  习惯性流产 陈艾叶30克、鸡蛋2个同煎,食蛋饮汤,一日1次。每月连服7天,连续服用2~3个月。
  阴囊湿疹
  鲜艾叶9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先熏后洗,或用小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
  体癣、股癣
  将鲜艾叶揉团后涂擦患处,至患部有灼热感为止。一日涂擦1~2次。
  寻常疣
  以鲜艾叶擦涂患处,一日数次,一般连擦5~10天即可获愈。亦可在患处施灸,每次连灸3壮。
  斑秃
  患处用艾条行悬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施灸约10分钟,一日2次。10天为1疗程,连灸3~5疗程。
  鼻衄 以艾叶烧灰,往鼻孔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