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警惕“高血压前期”
作者:胡大一 王吉云
多数人都知道血压等于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是高血压,但是有很多患者即使在医院多次测量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或在这个值左右时(已经是“高血压前期”),还认为自己的血压仅仅处于临界状态,并没有引起警惕。
往往处于“高血压前期”的这些人有些已经有血压升高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头痛、头胀、头发沉、脖子发硬、走路像踩棉花等感觉。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认为与血压相关,很多人到神经科就诊,误以为自己脑血管出了问题,结果不仅针对脑血管的治疗不能缓解其症状,而且延误了高血压的治疗。虽然患者早期发现了高血压的问题,却没有及时治疗,使高血压这个“无形的杀手”对其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眼底血管等全身的动脉血管造成潜在而持久的危害。也有些患者虽然血压已经升高了,但也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可是没有症状并不代表高血压没有危害,无论有无症状,高血压均应及早治疗。
近年来,有大量的新的临床研究表明,血压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之间连续相关,即随着血压的增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肾脏疾病的危险性越大。年龄在40~70岁之间的人,血压在115/75~185/115毫米汞柱之间,收缩压每增加20 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增加10毫米汞柱,其患上述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倍。在 55岁血压正常的人中,其一生患高血压的可能性为90%。可见即使在正常血压范围内,血压越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小,其最终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也越小。
基于上述理由,在美国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的新指南中,提出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认为理想的正常血压应当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将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之间定义为“高血压前期”,此时应引起警惕,积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
处于“高血压前期”的患者最终进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血压在130/80~139/89毫米汞柱之间的患者今后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是血压低于上述范围人的2倍。由此可见,“高血压前期”确实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结合自己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及国外的研究资料,将正常的血压标准改为低于120/80毫米汞柱;等于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被诊断是高血压;120~139/80~89毫米汞柱之间是正常高值,这些人群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血压已经偏高了,应当改变生活方式,定期测量血压。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组人群是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也称单纯性诊所高血压。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在诊室测血压升高,而在家中自己测量或做动态血压监测(由病人自身携带着测血压的装置,无医生在场时)血压正常。以往常认为这种情况属于良性,无须任何处理,但目前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确诊的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有些研究已显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已经存在左心室、肾小球结构和动脉弹性的改变,应该密切监测,改善生活方式,甚至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引起“白大衣高血压”的原因可能是病人见到医生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和血管收缩的一种物质——儿茶酚胺,从而导致血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