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誉满杏林”的杏子

作者:傅维康




  
  水果之中,与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刻历史渊源者,杏子可谓首屈一指。“誉满杏林”即是同中医界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其起因是缘于三国时期名医董奉行医轶事。
  董奉,字君异,三国时期吴国名医,其具体生卒年不详。古代文献说,董奉原住于福建侯官(今福建长乐)家乡,后迁居到江西庐山山麓,他为患者治病,疗效甚好,如病家贫困,他不取诊疗报酬,但嘱病家在其住处附近空地种植杏树,病重者经治愈后种杏5棵,病轻者治愈后种杏1棵。久而久之,病家种植的杏树蔚然成为茂盛的杏林。董奉每年将杏树所结果实换取五谷,以之赈济贫困者。因此,后来人们往往以“杏林”二字代表医学界,而用“誉满杏林”或“杏林春暖”等词称誉赞颂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者。
  中国是杏树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人采食杏子和种植杏树的历史久远。两千多年前,《礼记》写到人们把杏子作为果食和祭品之用。《管子》则有“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的种植杏树之记载。
  据植物学记述,杏树为蔷薇科落叶乔木,与梅树“同宗”,二者的枝、叶、花、果形态近似,但二者的生长对自然环境适应性稍有差异。总体而言,中国梅树适于生长繁衍于温暖、湿润气候的南方地区,杏树适于生长繁衍于温凉、干燥气候的北方地区,所以自古以来有“南梅北杏”的说法。
  成熟的鲜杏子,含蔗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7、维生素C、挥发油等成分。杏子作为水果食用,对人体的保健医疗作用,主要有生津、止渴、润肺、解酒、美容、秀发以及防癌等。据报道,杏子富含的维生素B17,是有效的抗御癌细胞的物质,而它对人体正常组织却无损害。
  虽然,杏子是对人体很有裨益的水果,但中国古代医家把它归属为“发物”之一,认为多食杏子将“动宿疾”,可能加重人体某些原已发生的疾病,还提出孕妇、产妇、小儿均不宜食杏子的观点。这在今日来看,似不能一概而论。
  杏子的核仁“杏仁”,有味苦、味甜两大类别,前者多作药用,后者常加工成各种食品。研究者科学实验报道,杏仁含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约含3%,甜杏仁中约含0.1%)、苦杏仁酶、樱叶酶、杏仁油、蛋白质、多种游离氨基酸、膳食纤维、核黄素、维生素E、钾、锌、硒等。苦杏仁苷经苦杏仁酶及樱叶酶作用水解之后,生成具有杏仁芳香的苯甲醛和有毒性的氢氰酸。
  苦杏仁的苦味越浓则毒性越大,人若食入未经加工的生的苦杏仁,人体自身的解毒机能未能消除苦杏仁毒性,会导致中毒。症状分别出现目涩、咽喉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加快转而变慢变弱、呼吸急促转而变成紊乱,乃至发生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致死的严重后果。因此,苦杏仁须经炒熟或煮熟加工消除毒性后,才能食用。杏仁的治疗作用,主要有化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历代中医将杏仁和其他中药配伍成的方剂,种类繁多,其医疗用途更广。
  据近年来的研究者报道,在生核桃仁、杏仁、西瓜子、花生、开心果、生腰果等坚果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杏仁与生核桃仁并列首位。现代科学证实,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俗称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的发病概率。有学者建议,每日进食18粒杏仁即能符合上述营养保健需要。据实验分析,杏仁里的硒元素含量很可观,它对防癌、抗癌很有助益。还有研究说,从杏仁中提取到的某些物质,能抑制男性体表细菌分解雄甾酮过多所产生的难闻气息。
  杏子鲜果除供生食,还可加工制成杏脯、杏酱、杏酒。杏仁可炒食或加工制成杏仁霜、杏仁露、杏仁蜜、杏仁茶、杏仁豆腐等供日常食用。杏仁霜通常用温开水冲饮,还可加入粳米粥内,煮成杏仁粥(粳米100克,煮成粥之后,加入杏仁霜6克、白糖适量,再煮5分钟),咳嗽、痰黄稠、口渴咽痛患者食之,将取得一定的食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