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中药自制夏季保健饮料

作者:刘蔼韵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感受暑湿。又因出汗太多,体液大量损耗,以至出现神疲肢倦、烦渴纳差、舌苔厚腻等症,往往影响工作和生活。不妨利用中药的功能,在家中自制清凉饮料,不仅可补充体液,更有消暑提神、养心清肺、健脾和胃的效用。
  一、藿香佩兰茶
  广藿香、佩兰叶各15克,加水4~5杯,浸泡半小时,中火煎汤15分钟备用。每次服半杯,适用于胸闷、纳差或有轻度鼻塞,或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者,有消暑化湿辟浊的功能。藿香、佩兰均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且对某些病毒及细菌有抑制作用。
  二、枸杞菊花茶
  枸杞子20克,白菊花15克,加水4~5杯,浸半小时煎服,也可直接用开水冲泡饮服。适宜于头晕目眩、耳鸣或老年伴高血压者。有平肝潜阳、清利头目的作用。枸杞子含甜菜碱、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B、C等,有降血糖、抗脂肪肝的作用;白菊花可降血压,对某些细菌、病毒有抑制功能。
  三、麦芽山楂茶
  焦麦芽50克,焦山楂15克,加水5杯浸泡半小时,煎汤服用。适宜于脘腹闷胀、纳差、便溏或成人高血脂,小儿食积、消化不良等均可饮用,但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有轻度回乳作用)。麦芽含淀粉酶、维生素B、卵磷脂、麦芽糖;山楂含苹果酸、维生素C,有扩血管、降血压、降血脂功能,两药均有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的作用。
  四、绿豆薄荷汤
  绿豆50克加水5杯,浸泡4小时,文火煎至绿豆开花,另取水1杯煮沸后,将薄荷叶15克投入,半分钟后离火,饮服时取汁加糖适量与绿豆汤同服。适宜于烦热口渴或有咽痛、小便短赤、皮疹瘙痒等。有消暑清热、解毒祛风作用。绿豆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B1、B2;薄荷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有抑菌及止痒作用。
  五、荷叶翠衣茶
  荷叶15克(或鲜荷叶半张不需浸泡),西瓜皮(名西瓜翠衣,即西瓜绿色外皮)20克,切细,加水4杯煎汤,适宜于头晕头胀,身重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者,有解暑清热、升发清阳的作用。荷叶含荷叶碱、黄酮苷等,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之功;西瓜皮含苹果酸、维生素C、枸杞碱、番茄色素等,有利尿降压作用。
  六、苏叶陈皮粥
  紫苏叶、陈皮各15克,加水4杯,浸泡半小时煎汤饮服,适宜于感受风寒,饮食生冷后头痛呕恶、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者。有清暑化湿、宽中理气之功。苏叶含挥发油,香气芬芳,有扩张皮肤血管、促进汗腺分泌、解热的作用,并能增强胃肠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陈皮含黄酮苷、脂肪酸等,有兴奋心脏、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的功能。两者均有抑菌作用。
  七、乌梅饴糖茶
  乌梅15克,加水4杯,浸泡半小时煎汤取汁,加饴糖30克备用。适宜于口渴纳少,或腹痛便溏,或久咳不止等。对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宜。有生津止渴、敛肺涩肠之效。乌梅含苹果酸、琥珀酸等有机酸,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饴糖含麦芽糖,有缓和疼痛、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八、百合大枣汤
  百合干20克(或鲜百合50克),浸泡4小时,煮沸后加入大枣20枚,白糖少许同煎备服。适宜于肺胃阴虚,口渴唇燥,失眠或干咳不止,或焦虑烦躁,对病后余热未清或痛风患者尤宜。有养阴润肺、安心宁神作用。百合含淀粉、蛋白质、秋水仙碱,大枣含维生素C、B1、胡萝卜素、烟酸等,二药均有滋养安神之作用。
  九、莲子薏苡仁汤
  莲子15克,薏苡仁30克,加水浸泡4小时,文火煎1小时,适宜于心悸失眠、纳差便溏、舌苔白腻等症。对肿瘤患者尤宜。有养心安神、化湿和胃的作用。莲子有养心健脾之功,薏苡仁含薏苡仁油、氨基酸、维生素B1,有兴奋心脏,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并有抗癌之功用。
  十、竹叶芦根汤
  鲜芦根(去节)50克(干者用30克),竹叶15克,共煎汤备用。适宜于口舌生疮,咽干疼痛、口臭、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者。有消暑清热、生津止渴之功,竹叶含氨基酸、有机酸、酚性成分,有解热作用;芦根含天门冬酰胺、醣类,有抗菌作用。
  以上所有药物均可在中药店购得。